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积极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
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2025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简称《学位法》),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精心组织了两期专题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主要面向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等群体,内容涵盖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要求以及与新旧条例的差异对比,旨在提升他们对《学位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次培训活动由教学科研部筹备,通过案例讲解、条文解析以及互动交流,使参训人员对《学位法》有了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切实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医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院长袁梅在培训活动中表示,南华医院将严格按照法规要求,规范教育教学和学位授予工作。医院还将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学位法》全面有效落实。
2025.02
26
头昏、乏力、胡言乱语?警惕“沉默杀手”病毒性脑炎!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成功救治重症脑炎患者
一场被忽视的“感冒”,竟让七旬老人命悬一线2025年春节的喜庆氛围尚未完全消散,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了一位紧急情况的患者——72岁的李奶奶。一周前,李奶奶只是有些头昏、乏力、食欲不振,家人误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感冒,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然而,病情却在几天后迅速恶化,老人开始胡言乱语,甚至认不出家人。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李奶奶出现了抽搐和呕吐,最终陷入了昏迷。当李奶奶被转诊到南华医院急诊科时,她的生命已经岌岌可危:体温高达39.3°C,血压偏低,血氧饱和度严重不足,且频繁抽搐。△李奶奶成功脱机拔管,转出EICU生死时速!多学科协作揪出“元凶”面对这生死时速的紧急情况,南华医院的急诊团队迅速启动了危重症抢救流程。医护们紧急为李奶奶进行了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稳定了她的血压和血氧,并控制了抽搐,降低了体温。经过一系列精密检查和精准排查,确诊李奶奶患的是病毒性脑炎。6天生命保卫战:从昏迷到重生尽管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了感染,但李奶奶仍面临多重难关:中枢性呼吸衰竭、肢体软瘫、急性肾功能损伤、腹泻等,无一不在损害着李奶奶的身体。南华医院EICU团队为此精心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精确的血流动力学管理、阶梯式呼吸康复以及神经肌肉重塑等方式帮助李奶奶尽快康复。△护士为李奶奶做轮椅训练和肢体康复运动生命奇迹!李奶奶重获新生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奇迹终于在第7天出现。李奶奶成功脱机拔管,四肢肌力恢复,能够清晰地喊出家人的名字。第9天,李奶奶顺利转出了EICU,重获新生。专家提醒:这些症状是脑炎“红色警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专家提醒,病毒性脑炎早期识别至关重要,若出现以下症状请立即就医:发热伴精神行为异常(如胡言乱语、性格突变)头痛呕吐+意识模糊抽搐发作(尤其无癫痫病史者)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发病24小时内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病毒性脑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和老年人尤为高危。若您的家人出现可疑症状,请立即拨打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电话:0734-8415415,抓住救治黄金时间!
2025.02
25
南华医院:多学科协作与优质护理,成功救治病因复杂危重症患者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上演了一场紧张而有序的生死救援,成功挽救了一位56岁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再次彰显了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患者张某因在家中使用煤火取暖后出现严重不适,被紧急送往南华医院。该患者病史复杂,包括脑外伤手术史、继发性癫痫发作、肝硬化,并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入院时,张某意识障碍严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且骶尾部有大面积压疮,情况万分危急,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为精准确定“导火线”,南华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集结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药学部、放射科、动物致伤与中毒救治中心等多个科室的专家。专家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设备,对患者病情进行了全面分析,最终确定张某的意识障碍主要由脑外伤术后继发性癫痫发作引起,同时不排除呼吸功能障碍导致的低氧血症。明确病因后,医疗团队立即调整治疗方案,加强抗癫痫治疗,同时给予抗感染、护胃、护肝等综合支持治疗,全力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然而,救治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低氧血症,生命体征再次告急。重症团队迅速行动,展开紧急干预,通过完善纤支镜检查、呼吸力学检测、优化呼吸机参数、实施肺复张等一系列精准操作,成功改善了患者的氧合情况,稳定了生命体征。在此次救治中,护理团队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针对患者的压疮制定了个性化护理方案,采用先进伤口护理技术,密切观察并及时换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调整体位,防止压疮恶化。同时,他们还精心管理患者气道,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行,并密切监测患者出入量,定期进行口腔护理,有效预防感染。经过四天四夜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张某的意识逐渐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压疮明显好转,成功脱机拔管,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患者家属对南华医院的救治工作表示衷心感谢,送上锦旗以表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和参与会诊的各科室专家以及护理团队的深深敬意。此次成功救治是南华医院多学科协作、精准诊断、重症救治和优质护理共同发力的结果。南华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优化护理服务,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未来,南华医院将继续加强医疗技术建设,强化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升护理团队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
2025.02
24
“脑中风”来势汹汹,专家教你见招拆招! 南华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张平教授受邀赴衡阳市图书馆开展科普讲座
2月22日下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平教授受邀前往衡阳市图书馆,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关于“脑中风”的科普讲座。此次活动由衡阳市图书馆、衡阳市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工作室及衡阳市文旅志愿服务支队图书分队联合主办,旨在增强市民对脑卒中的认知与防范意识。讲座围绕“秒懂脑中风”的主题展开,张平教授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解,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脑中风”的发病机制。他特别介绍了急救黄金时间“120”口诀,帮助市民快速识别中风征兆,把握宝贵的救治时间。此外,张平教授还分享了防病妙招,从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入手,提供了实用的生活建议,如加强体育锻炼、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低盐少油等),旨在帮助市民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的目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脑卒中(俗称“中风”)这一疾病日益年轻化,张平教授在讲座中强调了“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并详细讲解了家庭急救措施,呼吁市民在发现中风症状时,应迅速送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讲座结束后,互动环节异常热烈,市民们踊跃提问,如“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正常是否可以停药?”“经常头晕是否是脑中风的前兆?”“脑梗死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是否对肝肾有损害?”,张平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帮助大家消除疑虑、科学认识“脑中风”。此次科普讲座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既有科学性又具实用性。活动不仅增强了市民对脑卒中的防范意识,还为他们提供了科学的预防方法。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这场精彩纷呈的健康科普讲座圆满结束。
2025.02
24
破局前行,共筑脑健康新防线 ——南华医院召开脑血管病亚专科发展与建设研讨会
2月13日下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内科召开了主题为“新形势下脑血管病亚专科学科发展与建设”研讨会。此次会议汇聚了医院神经学科众多专家与学者,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勇军、副院长袁梅出席,医务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围绕脑血管病亚专科的建设与发展展开深入研讨。会议伊始,神经内科主任张平阐明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与意义。脑血管病组罗炎与曹琳就专科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针对当前学科发展面临的痛点问题,聚焦创新与突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会专家围绕MDT会诊优化、脑血管专科小组协同发展、学科融合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新媒体运营宣传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全面提升脑血管病亚专科的诊疗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医务部表示,脑血管病专科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医院将全力支持专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人力资源部则提出,人才是专科发展的核心动力,医院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为脑血管病专科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陈勇军教授在会上深入剖析了脑血管病组的疑点难点。他指出,当前的核心难点在于时间、技术与资源的矛盾。面对医疗资源区域差异和多学科协作不足等问题,陈勇军教授强调,未来需进一步整合临床实践、基础科研与公共卫生政策,以突破现有瓶颈,实现脑血管疾病防控的全面提升。袁梅教授则指出,要让脑血管病防治成为“亮点”,神经内科可与神经外科共创脑血管病中心或脑血管病介入中心。脑血管病专科的发展离不开多学科的协同合作,要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的深度融合,打造区域性脑血管病诊疗高地。会议最后,衡阳市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汤永红教授运用SWOT图深入分析了脑血管病组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要求学科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深化多学科融合,推动诊疗规范化、服务同质化、管理智能化。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南华医院脑血管病亚专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点燃了全体与会人员的激情与斗志。未来,南华医院将继续致力于打造脑血管病亚专科品牌,为降低脑血管病致残率与死亡率而不懈努力,为脑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5.02
20
1 15 16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