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淬火成钢锻造生命守护铁军 衡阳市第二届院前急救技能大赛在南华医院成功举办
8月8日,由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衡阳市总工会联合主办,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承办的衡阳市第二届院前急救技能大赛圆满闭幕。此次竞赛以“生命至上·技能强基”为主题,南华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贺军,市卫健委副主任、市疾控局局长李小伟出席并讲话,市卫健委工会负责人邹利娜、市卫健委医政科副科长蒋政等委相关负责人莅临开幕式。18支急救尖兵队伍齐聚“胸痛”主题赛道,全力角逐“生命守护者”荣誉。大赛以“高危胸痛患者规范化救治”为核心场景,高度还原院前急救实战环境。参赛队伍需在12分钟内完成从现场接诊评估、心电图快速判读、启动胸痛中心流程,到转运途中突发心跳骤停的团队抢救(含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全流程操作,全面检验急救人员对急危重症的快速响应、精准判断与高效协作能力,彰显“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理念。赛场内,选手们在仿真急救场景中争分夺秒、规范操作。赛场外,全市120网络医院负责人及急救骨干全程观摩学习,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院前急救是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此次大赛不仅是技能比拼的擂台,更是推动急救体系建设的催化剂。通过竞赛,胸痛救治网络协作效能得到强化,为构建“全域覆盖、反应迅捷、处置高效”的急救体系注入新动能。
2025.08
12
警惕职场“隐形杀手”,守护成人健康防线 腹痛+手抖?速查血铅!南华医院职业病科揭秘成人铅中毒危机与防护
在快节奏的现代职场,加班、压力、亚健康状态似乎成了常态。当您感到莫名的疲劳、头痛、关节酸痛,或出现情绪波动、注意力涣散时,是否曾将这些简单归咎于“工作太累”或“年龄到了”?小心!这些看似普通的“职场病”,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沉默的“隐形杀手”——成人铅中毒。一、铅中毒认知:非儿童专属,成人危害更甚1.认知误区许多人误以为铅中毒是儿童的“专属”疾病。事实上,成人铅中毒不仅存在,而且因其症状的非特异性(如乏力、头痛、关节痛、便秘/腹泻交替)和早期表现的隐蔽性,极易被忽视或误诊为亚健康状态、神经衰弱、普通关节炎等。热播剧集《繁花》中角色因职业因素健康受损的剧情,再次引发了公众对职业健康的关注。现实职场中,铅中毒就是这样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沉默危机”。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36岁张先生(化名)作为电子厂质检员,长期接触含铅焊点,手指常沾有灰色粉末。半年间,他从一个健谈的人变得易怒、疲惫不堪,辗转多家医院未能查出根源,最终因一次晕倒送医,通过血铅专项筛查才揪出真凶——铅中毒。张先生的血铅值高达680μg/L(微克/升),远超成人中毒确诊标准(≥250μg/L)!医生直言:“铅,就像一场慢性的谋杀,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他的神经系统”。2.可能铅中毒的前期身体信号持续疲劳、头痛、关节肌肉酸痛(易误诊为亚健康);情绪不稳、易怒、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减退;莫名的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手指轻微震颤、持物不稳;牙龈边缘出现蓝灰色“铅线”(重要但易忽略体征);长期暴露可导致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生育能力下降。3.重点防护群体蓄电池制造与回收业员工;使用劣质化妆品;居住老式住宅 (含铅水管、油漆剥落);焊接(尤其是含铅焊料)、冶炼、铸造工人;装修从业人员(接触含铅油漆、涂料、管道);电子制造业(焊点、元器件)从业者;陶瓷、玻璃制造业从业者;射击场工作人员;接触含铅汽油或尾气的维修人员等。二、南华医院职业病科:精准“侦破”铅威胁面对如此隐匿的健康威胁,专业的血铅检测是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的“金钥匙”。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职业病科拥有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和先进的检测技术,特别开设成人血铅专项筛查服务,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1.精准静脉血铅检测采用国际标准的检测方法,结果精准可靠。报告快速,通常24小时内即可获取,让您尽早掌握自身健康状况。2.便捷无负担检测无需空腹!随时可预约,方便职场人士安排时间。3.职业暴露风险评估专业医生详细询问您的职业史、生活习惯,评估铅暴露风险,识别潜在危险因素。4.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根据筛查结果,提供科学的、个体化的干预和驱铅治疗方案。对于需要治疗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策略,特别包含中医药辅助排铅疗法,加速重金属排出,减轻脏器负担。5.持续健康监测铅在成人体内清除缓慢(半衰期可长达10年),治疗后需定期复查,防止骨骼铅库重新释放入血。医院提供长期的健康监测和随访指导。南华医院职业病科负责人谷刚郑重提醒:“数据显示,约40%的成人铅中毒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如肾脏、神经系统)。 铅在成人身体里的‘滞留时间’远超儿童,危害累积效应显著。早期筛查、早期阻断暴露、及时干预治疗至关重要。别让‘铅’默不作声地毁掉您的健康和职业生涯!”三、行动指南:预防铅中毒,守护健康预防胜于治疗!核心三原则:1.阻断手-口传播:工作后、餐前务必彻底洗手!不在工作场所进食、饮水、吸烟。2.营养竞争:保证富含钙、铁、锌、维生素C的均衡饮食(如奶制品、瘦肉、坚果、新鲜蔬果),可降低铅的吸收。3.环境控铅:工作场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防护装备(口罩、手套、工装),加强通风,定期清洁工作环境。家庭注意老旧水管、含铅油漆等风险。如果您属于铅暴露高风险职业,或出现上述不明原因的症状,请务必提高警惕。一次简单的血铅筛查,可能就是揪出“隐形杀手”、逆转健康危机的关键一步。南华医院职业病科成人血铅专项筛查热线:0734-8358400。欢迎咨询预约,专业团队为您解答疑惑,评估风险,安排检测!(文中图片来源网络,部分为AI生成)
2025.08
08
从“心”出发,重拾阳光 ——南华医院新开设焦虑抑郁门诊,助力高压群体走出“心灵困境”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社会群体普遍面临着工作竞争、家庭责任、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情绪困扰与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当持续的情绪低落、莫名焦虑伴随失眠、乏力、躯体疼痛等症状出现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成为恢复身心健康的关键。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焦虑抑郁专病门诊以专业医疗团队为依托,为社会群体提供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及全程关怀,助力他们走出情绪困境,重归阳光生活。近日,一位名叫小刘(化名)的大学生因持续情绪低落、坐立不安,并伴有失眠、乏力、食欲不振及躯体疼痛等症状前来就诊。坐诊专家雷湘湘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专业心理评估及精神科检查,确诊其为焦虑抑郁状态,并耐心阐释了身心症状的关联性。随后,雷医生为刘同学制定了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了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在雷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刘同学的状态有了显著改善。情绪低落和焦虑感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提升,多种躯体不适症状也逐渐消失,现已重新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南华医院焦虑抑郁专病门诊专注于精准识别与评估各类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提供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及物理治疗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门诊强调全程管理,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该门诊由经验丰富的精神病学专家雷湘湘医生领衔,每周五全天坐诊,为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雷湘湘是精神心理副主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擅长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尤其在抑郁症、焦虑症及青少年情绪障碍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经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紧张不安或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影响工作、学习及社交功能,请及时联系南华医院焦虑抑郁专病门诊。专业团队将与您携手,共筑心灵健康屏障。专家简介雷湘湘,精神心理副主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专业特长及主攻方向:擅长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对精神心理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主攻:抑郁症、焦虑症、青少年情绪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曾在湖南省脑科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修。
2025.08
08
深化合作谋发展,共促肿瘤防治能力提升 ——南华医院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考察交流
为学习先进经验,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8月6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贺军与党委委员、副院长袁梅率队,携肿瘤防治中心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行,专程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中山肿瘤”)开展专题考察交流。此次考察聚焦肿瘤学科建设、科研管理及人才培养,旨在为南华医院肿瘤防治中心能力提升寻求新思路、注入新动力。考察团专程拜访了著名肿瘤学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唐玲珑及其团队。贺军代表南华医院对唐教授团队的卓越成就与贡献表示高度赞赏与敬意,介绍了南华医院肿瘤防治中心的发展现状与目标规划,表达了深化交流、获得指导与合作的诚挚愿望。唐玲珑教授对南华医院领导层的重视与务实态度表示认同,双方围绕临床诊疗技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等关键议题深入交流,探讨了未来合作的潜在方向与模式,增进了相互了解,为后续合作奠定良好基础。交流后,考察团实地参观了中山肿瘤门诊部、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研究部及放疗物理室等重要场所,深入了解其学科布局、科研管理体系及临床转化路径。团队成员重点观摩学习了科研平台高效运行机制、大型设备共享管理模式、跨学科协同创新实践以及科研人才培养激励体系等先进做法。中山肿瘤在科研管理上的规范化、高效化运作以及浓厚的创新氛围,为考察团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参考。此次考察双方增进了互信,并与唐玲珑教授团队在多个方面达成初步合作共识。贺军院长指出,此行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中山肿瘤的先进经验值得深入学习借鉴。他要求随行人员认真梳理收获,结合医院实际研究落实方案,对达成的初步共识保持密切沟通,积极研究推进路径,努力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合作项目。
2025.08
07
南华医院肿瘤一区“水果魔法”:让护士身份“果”然好认!
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肿瘤一区病房,一项贴心的创新举措正悄然改变着高龄肿瘤患者的就医体验——“草莓护士”“蜜瓜姑娘”“柠檬天使”……随着色彩明快的水果标识在护士帽上轻盈跃动,患者们的呼唤声里多了鲜活的色彩与确切的温度。这正是肿瘤一区推出的“姓名+水果”双标识护士帽发卡,让每一位护士以最直观的方式被“看见”、被牢记。面对患者因化疗等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波动,以及长期佩戴口罩带来的识别困难,肿瘤一区护士长欧娜深感传统胸牌对视力和记忆力减退的老年患者效果有限。“姑娘,我认得你的声音,但记不得你名字”,这句无奈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欧娜的心。为解决这一难题,肿瘤一区团队集思广益,推出了“姓名+水果”双标识护士帽发卡。这一创新设计选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水果图案,与护士姓名同步制作成小巧醒目的发卡,固定于护士帽显著位置。水果元素的通俗亲切与强烈视觉冲击力,让高龄患者也能瞬间捕获并轻松记忆,有效破解了记忆与视觉识别的双重障碍。新标识启用后,病房里焕然一新。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柠檬……这些跃然护士帽上的水果图案,不仅让患者能够远距离辨识医护人员,更让病房氛围变得温馨而活泼。78岁的张奶奶感慨道:“再不用费力看小名牌了,那个戴红草莓的姑娘一来,我就知道是谁。”年轻护士小冯也分享了她的感受:“第一天戴着小柠檬上班,就被几位爷爷奶奶记住了,心里特别温暖。”护士小周则观察到孩子们非常喜爱她帽子上的“菠萝”标识:“小朋友会说我的黄色菠萝在发光,这种鲜亮颜色或许能缓解他们对病房的紧张感。”色彩心理学在此自然植入了医疗环境,“水果标签”不仅解决了身份识别难题,更无形中调和了病房气氛,犹如一缕缕带着果香的微风,舒缓了病痛带来的沉重。“水果标签”的成功实践,不仅解决了身份识别难题,更在无形中调和了病房气氛,让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一丝丝温暖与关怀。科室主任唐三元表示,这是科室精细化管理与人文关怀理念深度融合的成果,将冷冰冰的标识转化为充满人情味的识别符号,让每一次呼唤与应答都成为传递关心与建立信任的纽带。当护士的微笑因被准确识别而更加明亮,当患者因呼唤不再出错而倍感安心,这枚小小的发卡所承载的,正是医疗关怀直抵人心的柔软力量。
2025.08
05
1 13 14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