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微波消融显奇效! 南华医院乳甲外科成功为多名甲亢患者实施微波消融术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乳甲外科吕鹏飞主任团队成功为多名甲亢患者引入微波消融术这一前沿治疗方式,为甲亢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与希望。△术前(左)与术后(右)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常出现心悸、多汗、进食和排便次数增多以及体重减轻等症状。传统的甲亢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碘-131治疗和手术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往往存在副作用、高复发率或手术创伤大等问题。面对这一难题,南华医院乳甲外科吕鹏飞主任团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成功将微波消融术这一微创治疗技术应用于甲亢的临床治疗。△吕鹏飞主任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团队曾接诊一位80岁高龄且伴有多种并发症的甲亢患者。该患者长期受甲亢困扰,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碘-131治疗也未能有效缓解症状。对于这位高龄患者而言,传统外科手术风险极高,不仅需要颈部切口、接受全身麻醉,术后恢复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情况下,吕鹏飞主任团队经过全面评估,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术中,团队精准定位病灶,利用微波热能使病灶组织迅速凝固坏死,避免了开放手术带来的创伤。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该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基本恢复正常,心悸症状消失,颈部外观无任何手术痕迹。患者反馈良好,不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微波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南华医院乳甲外科吕鹏飞主任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成功为多名甲亢患者实施了微波消融术,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为广大甲亢患者带来了福音。吕鹏飞主任表示:“微波消融术为甲亢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南华医院乳甲外科将继续致力于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技术介绍微波消融术:微波消融术是通过超声引导,将微波针精准定位至甲状腺病灶部位,利用微波热能迅速使病灶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微波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为甲亢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
2025.06
19
党建引领践初心,医心为民护健康 ——南华医院第三、第十三党支部赴酃湖乡卫生院开展“党建红·健康绿”七一巡回医疗活动
6月18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第三党支部及第十三党支部联合组建医疗专家团队,奔赴酃湖乡卫生院开展“党建红·健康绿”七一巡回医疗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在查房过程中,第三党支部书记、消化内科主任胡杨带领肖娇、张海艳等医护人员深入病房。他们逐一询问患者病情,仔细查阅病历资料,针对疑难病症展开联合分析讨论,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精准的诊疗方案。专家们专业严谨的态度,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赞誉。业务学习与技能提升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党支部的专家们各展所长。药剂科肖国丽主管药师以“处方书写规范”为主题进行授课,结合典型案例剖析处方书写的要点,助力基层医务人员规范诊疗文书;胡杨主任医师以“健康肠寿,从肠计议”为题,系统讲解肠道健康知识与疾病防治策略,分享前沿医学理念,为基层医疗能力建设注入新活力。义诊现场,专家们耐心解答群众的健康咨询,细致进行体格检查,并根据病情免费发放药品。医护人员同步开展免费血压、血糖、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服务,针对检查结果给予群众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外,科普教育讲座也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内分泌科肖娇主治医师围绕“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主题,从饮食、运动、用药等多个方面为群众提供科学建议;儿科谌丽娟主治医师以“小儿哮喘日常防治”为主题,讲解相关疾病预防与护理知识,帮助家长提升健康管理能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此次联合巡回医疗活动,第三党支部与第十三党支部充分整合医疗资源,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既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实际问题,也为基层医务人员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未来,两个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开展更多惠民医疗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初心,为守护群众健康贡献力量。
2025.06
19
双E攻坚显身手,微创技术护安康 ——南华医院消化内科微创“拆弹”救治高龄胃底间质瘤患者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消化内科在胡杨主任的带领下,成功为一位高龄且拒绝外科手术的胃底间质瘤患者实施了高难度内镜下微创根治手术。这一成果标志着南华医院消化内镜技术在复杂消化道肿瘤诊治方面已达到区域领先水平。患者是一位72岁的老年女性,因突发“呕血、黑便”紧急入住南华医院消化内科。入院后,消化内科团队迅速行动,为患者完善各项检查。胃镜检查清晰显示,患者胃底有一大小约2.7cm的肿物,且伴有出血,这正是导致患者呕血、黑便的直接原因。为进一步明确肿物性质及浸润深度,团队随即为患者进行了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检查。在EUS精准引导下,团队进一步实施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B),获取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胃底间质瘤。胃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风险的消化道肿瘤,传统标准治疗方案是外科手术切除。然而,面对患者高龄且家属强烈拒绝外科手术的情况,胡杨主任团队基于对患者病情(肿瘤大小、位置、EUS评估的层次)的精准判断,充分尊重家属意愿,经过深入讨论评估,提出了创新性微创治疗方案——应用消化内科领域最高难度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在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此方案对术者的内镜操作技巧和解剖层次把握能力要求极高。手术过程中,团队充分利用前期EUS检查提供的精准信息,成功将直径约2.7cm的胃底间质瘤完整剥离切除,术中出血控制良好,未发生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未再出现呕血、黑便症状。得益于ESD技术的微创优势,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生活质量得到极大保障。患者及家属特意送来锦旗,表达对南华医院消化内科团队精湛技术、勇于担当精神以及充分尊重患者意愿的仁心仁术的赞赏与感激。此次高龄胃底间质瘤患者的成功救治,是南华医院消化内科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团队成功联合应用了代表消化内镜领域最高水平的两项四级技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B)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实现了精准诊断与微创根治。同时,为因高龄、基础疾病或主观意愿无法耐受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微创根治新选择,将先进技术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实现了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双提升。技术介绍:1.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检查:EUS技术被誉为消化内科医生的“第三只眼”,它能将内镜与超声探头结合,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次结构及邻近器官,精确评估肿瘤起源、大小和侵犯深度。2.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技术:ESD技术是消化内镜四级手术(最高难度级别)的代表,要求术者具备极其精湛的内镜操作技巧和解剖层次把握能力。它通过在粘膜下层精细操作,能够将较大、较深层的病变(如该患者的胃底间质瘤)整块切除,从而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器官功能,显著减少创伤、疼痛和恢复时间。
2025.06
19
南华医院认知障碍专家组赴蒸阳社区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友好社区建设指导工作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关于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友好社区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老年认知障碍防治与照护服务体系建设,6月17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专家组一行赴衡阳市石鼓区蒸阳社区,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友好社区建设专项指导。通过实地考察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支持中心建设现场,为蒸阳社区打造省级示范点“把脉开方”。本次指导专家组由南华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国家高级认知中心(建设)主任袁梅教授带队,成员由神经内科主任张平教授、刘贵香副主任医师、邹姣丽护士长等认知障碍领域资深专家组成。专家组先后走访了华晨乐康老年公寓、人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蒸阳社区,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社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现状,并提出专业建议。第一站:华晨乐康老年公寓在石鼓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主任贺振华、蒸阳社区副主任李雯萍的陪同下,专家组重点考察了该养老机构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情况。机构负责人阳健、段毅详细介绍了老年公寓在认知障碍老人照护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袁梅强调:“养老机构应加强专业护理员培训,同时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确保认知障碍老人得到科学、规范的照护。”第二站:人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超华向专家组汇报了社区老年认知障碍筛查、干预及健康管理工作。公卫办主任邹琼、护士长肖妃子就社区初筛流程、健康档案管理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张平指出:“社区卫生机构是认知障碍防治的第一道防线,需进一步优化筛查工具,提高早期识别率,并加强家庭照护指导。”第三站:蒸阳社区在蒸阳社区黄小艳书记的引导下,专家组实地查看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及认知障碍支持中心待建场地。随后,人民街道武装部部长、党工委委员谷敏寰主持召开了工作座谈会。会上,袁梅结合省级政策要求,对蒸阳社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友好社区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多部门协作,链接南华医院作为诊断治疗支撑单位,构建“筛查-干预-照护”全链条服务。二是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护理员、家属及志愿者的照护技能,并建议开发社区老年人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三是优化社区环境,推行“社区健康管家”制度,推动适老化改造,营造包容、友好的社会氛围。此次指导工作紧扣湖南省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友好社区建设目标,通过专家“把脉问诊”,为蒸阳社区下一步建设明确了方向。为社区下一步争取打造全省示范性友好社区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2025.06
19
中国援塞医疗队跨国生死救援! 南华医院专家精准诊断守护同胞生命
近日,远在非洲的中国(湖南)第26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收到一份来自中国的跨洋感谢信。信中提到,2025年5月25日,在非洲塞拉利昂突发急症的中国同胞于先生(化名)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于先生于夜晚突发剧烈腹痛,前往当地医院就诊,中国(湖南)第26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迅速接诊,精准锁定凶险病因——肠系膜上静脉栓塞并肠缺血、麻痹性肠梗阻。面对这一致死率极高的急症,援塞医疗队队长、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副院长刘龙飞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在塞国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困境下,凭借扎实的专业经验明确诊断。当确认当地无法治疗后,医疗队当机立断联系邻国资源,得知并无手术条件后,刘龙飞队长凭借丰富经验判定“非动脉栓塞仍存生机”,果断建议患者回国救治,为生命开辟绿色通道。最终于先生在北京转危为安,国内医疗专家也对援塞医疗队的精准诊断与应急处置给予高度评价。此次救援是援塞医疗队援非使命的生动缩影。医疗队以精湛医术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大地,为困境中的同胞点亮生命之光,让“医者仁心”跨越山海温暖人心!(附患者友人致医疗队感谢信全文)
2025.06
18
1 12 13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