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解放思想 凝心聚力 坚定不移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南华医院召开六届二次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4月11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六届二次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门急诊楼六楼多功能厅召开。全体院领导、大会主席团成员、136名正式代表、63名列席代表和5名特邀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由党委书记周玉生主持。预备会上,他向与会代表报告大会筹备工作情况。正式代表表决通过大会主席团名单及大会议程。  报告会上,院长贺军作题为《解放思想 凝心聚力 坚定不移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医院工作报告。贺军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院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践行卓越服务理念,全面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医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学科能力持续增强,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贺军深刻分析了医院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短板,部署了2024年医院主要工作:一是建设党建文化体系,为医院发展把稳方向之舵;二是建设人才队伍体系,为医院发展提供才智支撑;三是建设特色学科体系,为医院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四是建设创新科教体系,助医院发展跑出腾飞加速度;五是建设开放合作体系,为医院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力;六是建设科学管理体系,为医院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他强调,要完成好2024年工作任务,实现既定目标,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凝心聚力,推进医院现代化进程、聚焦六大体系建设、形成新质生产力,围绕“文化建设年”这一发展主题大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随后,党委委员、核工业卫校校长廖红伍作题为《加快推进人才强院战略 奋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的人才工作报告。她总结并回顾了医院自2021年人才与科技工作会议以来取得的成绩,总结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部署下一步工作。她表示,医院人才工作的开展将借力人才强院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考核制度,海纳百川“引人才”,多措并举“育人才”,优化环境“聚人才”,努力开创高层次人才“质”“量”兼顾,“优”“聚”并现的新局面,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党委委员、副院长袁梅作题为《人才强院 科技兴院 凝心聚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工作报告。她从科研队伍、学科建设、科技成果、项目申报以及教学成绩等多个维度,对医院近两年来在科技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总结。同时指出医院在学科建设水平、科研管理机制和内涵式发展上存在的不足,并部署下一步工作举措。袁梅强调,要坚持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医院发展的战略支撑,牢固树立“创新制度、重视人才、做强平台、突出实效、做出贡献”的战略思维,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加快推动医院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  报告会后,各代表团进行分团讨论,讨论和审议了医院工作报告、医院工会工作报告,以及医院2023年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财务预算(草案)工作报告。院领导分别深入各代表团参加讨论,认真倾听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代表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和高度的责任感,聚焦医院建设目标,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瓶颈制约,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达到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的目的。  当日下午,全体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了医院工作报告、医院工会工作报告,以及医院2023年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财务预算(草案)工作报告。各科室部门第一负责人分别向党委书记、院长递交目标管理责任状。  党委书记周玉生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大会审议通过的医院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部署了今年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站位高、定位准、举措实,符合中央精神,落实省委要求,体现时代特色,切合医院实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要对照工作报告要求,狠抓贯彻落实。  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一体贯彻落实省市和南华大学有关要求,落实医院的年度工作任务,周玉生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坚持党建引领,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二要坚持勠力同心,共谋高质量发展之策;三要坚持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行;四要坚持攻坚克难,勇攀高质量发展之峰。  “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周玉生号召全院干部职工以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为引领,在中央、省市和南华大学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奋发图强,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攻坚克难,以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砥砺前行,共同书写南华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04
12
重塑肾友生命线 ——南华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成功实施首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
  3月22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成功实施了医院首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医院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更在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技术成功地为众多动静脉血管障碍患者解除了后顾之忧,为他们开启了一条生命的“新通道”。  患者雷先生,因尿毒症自2020年起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由于自身血管条件不佳,他先后经历了4次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及1次PTA球囊扩张术。然而,3月15日,雷先生因右前臂动静脉内瘘再次闭塞而入住南华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  入院后,肾内风湿免疫科主任罗湘俊带领血管通路小组对雷先生进行了全面评估。检查显示,患者双上肢血管状况不佳,特别是右侧肱动脉-头静脉近心端造瘘术后瘘口狭窄,右侧头静脉前臂段血栓形成,且血管钙化严重,双手血管资源已近耗竭。鉴于患者血管状况已无法再次进行自体内瘘手术,且长期置管存在血栓、感染等风险,患者拒绝接受长期置管。经过深入讨论,科室专家决定为雷先生实施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  为确保手术成功,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了专项业务学习,并与麻醉科紧密合作,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同时,护理团队也对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旨在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术后,患者内瘘血管杂音清晰,内瘘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血肿、血栓等并发症。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雷先生于4月8日康复出院。  此次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在血管通路建设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南华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已掌握血管通路建设的全部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未来,科室将继续努力,提升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治疗服务。 知识链接:  什么是人造血管?当无法实施常规自体动静脉内瘘时,多在前臂皮下建立一条“U”型通道,材料常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EE),期间可修复穿刺造成的针孔,因此,人造血管可以反复穿刺。一般术后4-8周,前臂肿胀逐渐消退后,即可穿刺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具有以下优点:1、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短、通畅率高,一般术后4周即可穿刺,即穿型人工血管更是可以在术后24小时内进行穿刺透析;2、保护中心静脉资源,避免了半永久中心静脉导管导致的感染、上腔静脉狭窄、闭塞等并发症;3、取材容易,生物相容性好,血流量大,容易穿刺。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适应症1、自身血管纤细无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2、多次建立内瘘使上肢动脉、静脉资源耗竭;3、糖尿病、血管炎、反复穿刺等对上肢自身血管造成严重破坏;4、原有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或狭窄切除后需用人工血管搭桥;5、需要立即血透而又避免插管。
2024.04
09
生死时速!急性脑卒中情势危急,南华医院介入取栓打通生命之“脉”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连续成功救治了两名急性脑卒中患者,展现了医院在急性脑卒中诊疗方面的卓越实力。  谭叔叔和龙爷爷均在家中突发急性脑卒中,症状严重,家属立即拨打南华医院120急救电话。医院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送往医院,并启动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在神经内科及急诊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患者迅速接受了检查并确诊。谭叔叔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龙爷爷则被诊断为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面对紧急情况,南华医院卒中中心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治疗。经过与家属的详细沟通,谭叔叔和龙爷爷均接受了静脉溶栓桥接介入血管内取栓治疗。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以极短的时间成功开通了患者的血管,恢复了脑血流。  术后,谭叔叔和龙爷爷均恢复良好,神志清楚,肢体活动正常。患者和家属们对南华医院的精湛医术和及时救治表示衷心的感谢,点赞不断。两位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彰显了南华医院在急性脑卒中诊疗方面的实力,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脑卒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尤其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头号疾病。目前急性脑梗死最佳的治疗就是超早期静脉溶栓以及大血管闭塞的介入取栓手术,南华医院神经内科神经介入小组已开展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及介入取栓手术治疗多年,每年救治大量患者。医院呼吁广大市民,一旦发现有人出现突发眩晕不缓解,走路平衡不稳,双眼视物不清,口角歪斜,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等脑卒中症状,请立即拨打120或者南华医院24小时急救电话8415415,早送医、早救治,效果好。
2024.04
08
选拔护理精英,助力专业护理新高度——南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举办护士竞聘活动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细致化,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特色科室之一,睡眠医学中心不仅专注于治疗睡眠障碍,更致力于成为宽心解郁、疗愈心理疾病的优选之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在睡眠护理领域的专业水平,选拔优秀护理人才,中心近日特别组织了一次睡眠护士的竞聘活动。  此次竞聘活动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在竞聘过程中,各位竞聘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袁玲护师充分展示其扎实的睡眠理论基础和卓越的团队协作能力,她强调,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对于提供优质的睡眠护理服务至关重要。李娜护师不仅熟练掌握各种睡眠护理技能,还荣获湖南省护理学会康复论坛授课比赛二等奖及“睡眠健康管理一站式卓越服务在睡眠障碍中的应用”二等奖,展现了她在睡眠护理领域取得的成绩。  许星星护师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她通过与患者的深入交流,能够准确把握患者的睡眠需求,并提供贴心细致的护理服务。廖彬护师则提出了通过科普文章和视频等方式,全面展示睡眠专科的特色,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教育。刘彦伶护师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多次参与医院睡眠多学科会诊,展现了她在心理护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科研实力。此外,林苏月护师和罗楠护师也分别提出了14天睡眠改善训练营和耳穴疗法及情绪疗法等创新方案,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睡眠护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次竞聘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医院选拔了一批对睡眠专业充满热情的优秀护理人员,也为医院的睡眠护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医院期待这些优秀的竞聘者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睡眠护理服务,共同推动医院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2024.04
07
凝心聚力,使命必达——南华医院呼吸三区救治成效获广泛赞誉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区,在医院领导的精心部署下,于2023年2月20日正式开设。自开科以来,便受到了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职能部门迅速响应,制定了一系列应急预案和流程,确保了临时病房的顺利运转。在资金、设备、人员调配等方面,领导均给予优先保障,特别是针对特殊医疗设备的采购与配置,确保了紧急救治需求得到满足。  呼吸三区在成立至今的时间里,共收治了近200名患者,涵盖了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多种复杂病例。得益于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明显缓解或稳定。特别是在一些疑难病例的救治中,呼吸三区能够迅速组织全院大会诊,制定积极有效的救治方案,医务人员在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呼吸三区的医务人员均来自医院各科室的精英团队,他们在面对危重病人救治任务时,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位医务人员都夜以继日地工作,不畏艰难,确保了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他们不仅展现了精湛的医疗技术,更展现了崇高的医德医风。正是这种辛勤付出,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赞誉。许多患者在康复后纷纷表示感谢,并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人道主义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期间,科室共收到患者的感谢信6封,锦旗2面,实现了零投诉、零纠纷的佳绩。  南华医院始终坚持“人才强院、科技兴院、质量建院、特色立院、文化铸院”战略方针,全力以赴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4.04
07
1 89 9091 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