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新一代电生理监测为医生装上“精准之眼”——南华医院成功实施衡阳地区首例持续视觉诱发电位辅助下内镜经鼻蝶巨大垂体瘤切除术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实施了衡阳地区首例在持续视觉诱发电位辅助下的内镜经鼻蝶巨大垂体瘤切除术。这一创新手术不仅标志着医院神经外科技术迈上了新台阶,更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康复效果。  患者张先生,因双眼视力持续下降一月有余,辗转来到南华医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鞍区巨大垂体腺瘤。面对这一位置深、与颅底大血管及视神经紧密相邻的复杂肿瘤,传统开颅手术不仅并发症风险高,且难以实现肿瘤的全切。面对张先生日益恶化的视力状况及其家属的焦急心情,神经外科团队迅速行动,科主任邹钦、副主任陈锐及副主任医师贺仕清共同探讨,进行了周密的病情分析与综合评估。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确保肿瘤能够被完整切除,尽快解除患者的肿瘤对视神经及脑组织的压迫,神经内科团队决定采用先进的持续视觉诱发电位监测技术,辅助实施内镜经鼻蝶巨大垂体瘤切除术。这一手术方案不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还能在术中实时保护患者的视神经功能,避免术后视力进一步下降。△持续视神经诱发电位监测为手术保驾护航 手术历时三小时顺利完成。术后,张先生的视力得到了显著改善,复查MRI结果显示鞍区肿块已被完全切除。更令人欣慰的是,张先生在术后三天内便能下床行走,且未出现内分泌紊乱等常见并发症,预计近期即可出院。△术前鞍区巨大肿块(左图),示术后肿块已全切(右图)此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南华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积极探索与应用。持续视觉诱发电位监测技术作为术中电生理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时监测视神经的功能状态,为手术医生提供了宝贵的“第三只眼”,有效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技术不仅可应用于颅底手术,还广泛适用于脊柱手术、脊髓肿瘤、周围神经外科、微血管减压、脑功能区术中监测及癫痫外科等多个领域。  邹钦主任表示:“电生理监测技术是我们神经外科医生的得力助手,它如同另一双敏锐的眼睛,帮助我们更精准地判断手术中的每一个细节。自引进新一代电生理监测设备以来,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其在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方面的巨大作用。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广这一技术,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科室介绍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97年,是湖南省较早独立开设的神经外科病区之一,经过几代神经外科医师努力,科室装备现代、技术精良,梯队合理。现有术中电生理监测专职技师一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多名,其中拥有博士及海归博士3人,其余人员皆为硕士学历,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科室设有颅脑肿瘤颅底疾病组、颅脑创伤组、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组、神经功能立体定向组、神经重症监护组五大亚专业。现开放床位56张(NICU6张)。 科室联系电话:0734-8358045科室总住院电话:19908440072 地址:衡阳市珠晖区东风路336号第二住院部12楼
2024.07
17
9次电除颤后,男子“走心”感谢,送锦旗给“用心”医生
  在生命与死亡的较量中,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再次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救援行动,成功将一名突发急性下壁心梗并陷入“电风暴”的危重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  面对紧急情况,南华医院迅速启动胸痛绿色通道,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紧密协作,形成了一支高效运转的救治团队。从急诊室的初步稳定病情,到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的迅速介入,再到心血管内科精准实施PCI术,每一步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心血与智慧。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患者胡先生最终转危为安,迎来了生命的曙光。  抢救过程,惊心动魄。在患者室颤“汹涌来袭”之时,急危重症医学部副主任贺承健、甘燕青和姚泓屹带领ECMO团队5分钟内全员到场,ECMO上机。9次电击除颤及药物抢救后,患者情况稍稳,ECMO团队抓住时机,在20分钟内快速建立VA-ECMO管路,支持手术的进行。  感恩重生,锦书寄情。康复出院之际,胡先生及其家人满怀感激之情,来到南华医院重症医学科,向医护人员赠送了两面锦旗,深情表达:“要不是你们,我早就没命了,在我们没有缴纳一分钱住院费的情况下,为抢救我的生命,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你们医生护士都非常负责任,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感谢你们!感谢南华医院!”锦旗虽小,却承载着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深深的信任与感激,是对南华医院医疗技术与服务质量的最高赞誉。  此次成功的抢救行动,不仅是对南华医院综合救治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的一次有力证明,更是医患之间深厚情谊的生动体现。南华医院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和健康的未来。同时,也感谢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支持,正是有了这份信任与支持,才让医务工作者们有动力不断前行,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2024.07
16
有“镜”无险,“童”安无恙——南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支气管镜成功取出儿童支气管内异物
  在儿童茁壮成长的道路上,安全始终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焦点。然而,即便是在最细心地呵护下,意外情况也偶有发生。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成功救治了一例紧急的支气管异物吸入病例。7月13日,衡南县云集镇一名年仅13岁的男孩,在喝果汁时不慎将吸管咬断并误吸入气管,立即出现了剧烈的咳嗽与呼吸困难等症状,情况危急。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往南华医院寻求救治。△右侧支气管异物取出前(左)、取出后(右)  抵达医院后,通过肺部CT检查,发现右侧支气管异物。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南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迅速响应,由石旺副主任医师带领气管介入治疗团队,在麻醉科医师的紧密协作下,紧急为患儿实施了支气管镜检查术,并成功将气管内的异物安全取出,迅速缓解了患儿的症状,有效防止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为孩子的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术后,患儿恢复迅速,症状显著改善,2天后便顺利出院。家属对南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的高效救治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深表感激。△患儿家属手写感谢信 气管-支气管异物经支气管镜取出术介绍  气管-支气管异物经支气管镜取出术是一项支气管镜下进行的微创手术。医生通过操作支气管镜,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支气管内的异物,并利用专用工具将其精准取出。整个手术过程无需开刀,对身体的损伤极小,术后恢复迅速。近年来,南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成功为数十名患者实施了该项手术。一、治疗优势  1.微创无痛:与传统手术相比,支气管镜下治疗无需切开气管,避免了术后疼痛和感染的风险。  2.精准高效:支气管镜能够清晰地显示支气管内的异物,医生能够迅速准确地将其取出。  3.恢复迅速: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可以很快回归正常生活。  4.安全性高:该技术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安全性高,风险低。二、适用情况  1.患者吸入异物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  2.经胸部X线或CT检查,确认支气管内有异物存在。  3.异物位置较深,无法自行咳出或喉镜取出。  气管-支气管异物经支气管镜取出术是一项安全、高效、经济的微创治疗技术,它为呼吸道异物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也呼吁大家关注气道异物的发生,特别是老人、儿童等气道误吸的高发人群,及时发现并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大家气道更通畅,呼吸更顺畅! 专家介绍石旺,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呼吸一病区主任    第六届亚洲冷冻治疗学会(ASC)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第二届呼吸慢病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肺康复联盟常委衡阳市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呼吸介入、肺癌及感染
2024.07
16
夯实基础,竞展风采——南华医院成功举办青年护理岗位技能竞赛
  为深化基础护理内涵,进一步标准化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激发全院护理人员对专业技能的钻研热情,塑造专业、文明的护士队伍形象,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护理部精心策划并于6月25日至27日及7月10日,分期举办了护理岗位基本技能竞赛活动。  本次竞赛聚焦于临床护理工作年限在三年及以下的护士群体,旨在通过实战演练促进技能提升。竞赛形式创新,融合必考与随机项目:必考项目为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确保每位参赛者掌握急救核心技能;随机项目则从静脉留置输液、肌内注射、中心吸氧、心电监护中现场抽取,考验选手的应变能力和综合技能水平。  南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竞赛,特别成立了由副院长刘龙飞领导的竞赛工作小组,护理部副主任韩志芳全面协调部署。为确保竞赛的专业性、公正性与严谨性,护理部组织操作小组成员共同商定竞赛形式,解读评分标准,细化评分细则,确保公平公正。△评委解读评分细则  竞赛活动一经发布,各临床科室积极响应,全力备赛,护士长们亲自指导、督导全程并选取优秀师资参与竞赛选手的培训。选手们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断地模拟练习,优化流程,注重人文,追求细节。△科室积极备战现场  比赛过程中,选手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比拼中。她们面对紧张激烈的赛场氛围,始终保持沉着冷静,技艺娴熟,充分展现了自身风采与专业素养。△选手比赛现场  此次护理岗位基本技能竞赛,不仅展现了南华医院护理人员的风采,也进一步激发了年轻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其圆满完成为医院护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助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2024.07
15
南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成功举办睡眠专科联盟学术会议暨睡眠适宜技术技能提升培训班
  7月6日,一场汇聚睡眠医学前沿技术的盛会——由湖南省睡眠研究会主办、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承办的“便携式睡眠监测及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在OSA中的应用推广”项目(项目编号:202319019695),以及“经皮二氧化碳监测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与“PSG下整夜/分夜人工压力滴定的临床应用”专题研讨会暨睡眠医学专科联盟第一届学术会议,在南华医院圆满召开。此次活动旨在搭建一个全省睡眠医学从业者深度交流的平台,共同推进“良好睡眠,基层共享”的科学理念,吸引了来自周边县市各级医院、卫生院逾百名医护人员踊跃参与。  会上,湖南省睡眠研究会理事长汤永红教授发表致辞,他援引了《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2023)》的权威数据,指出我国成年人失眠率高达38.2%,睡眠障碍患者总数突破5.1亿,其中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更是高达1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汤教授强调,尽管睡眠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睡眠诊疗技术亟待提升。他呼吁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投身睡眠诊疗工作,共同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  随后,研究会秘书长张平教授分享了睡眠中心管理与运营的经验,为基层睡眠医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南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张凤英博士领衔的精英讲师团队,则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系统阐述了睡眠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治疗策略及各项技术规范,进一步夯实了参会人员的理论基础。  实操环节更是亮点纷呈,唐颖峰技师长携技师团队亲自上阵,带领学员们亲身体验了睡眠监测、经皮二氧化碳监测及人工压力滴定等核心技术。通过手把手地教学与互动交流,学员们的临床操作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次盛会不仅为衡阳市及周边地区的医护人员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更在推动睡眠诊疗技术的规范化、同质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湖南省睡眠医学事业的均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南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精神,与业界同仁携手并进,共同开创睡眠医学新篇章。 中心简介  南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成立于2021年10月25日,以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神经内科为主导,整合了临床心理科、呼吸内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儿科和麻醉科等多学科。主病区开放床位30张,现拥有4个独立单人标准睡眠监测室,配有国际上最先进的睡眠多导监测仪4台、便携式睡眠监测初筛设备8台、各类无创正压通气(CPAP、BiPAP)呼吸机8台;同时设有1个中控室、1个多媒体示教室、2个心理咨询室配有网络版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治疗软件;同时配有中医康复室、功能室及舒适的VIP病房、特色的室外“阳光减压区”;心理CT评估系统1套,精神压力分析仪1台,经颅磁刺激仪1台、身心交互系统1套,失眠治疗仪2台等设备。能够全面开展PSG睡眠监测、日间小睡试验、动态视频脑电监测、经皮二氧化碳监测、人工压力滴定以及CBT-i、身心交互、经颅磁刺激等多种检查和多种睡眠相关治疗项目。中心人才济济,目前睡眠专科医师8名,其中教授2名,博士3名,国际注册多导睡眠技师(RPSGT)2名、睡眠治疗师2名,睡眠专科护士10名。  中心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睡眠技师专项能力培训项目中心教学单位、中国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南省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单位、湖南省医学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副主委单位,也是湖南省卫健委批准唯一一家“湖南省睡眠医学诊疗技术同质化培训基地”。
2024.07
15
1 66 67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