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南华医院成功举办急诊科团队心肺复苏比赛,全面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12月13日下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团队心肺复苏比赛在临床技能中心成功举办。此次比赛旨在全面提升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展现南华急诊人的风采,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切磋技艺的平台。△汤国辉副院长讲话△心肺复苏比赛赛前动员本次竞赛邀请了医院危急重症救治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评委团,由副院长汤国辉担任主评委,医务部主任周克兵、重症医学科主任廖谷清和副主任贺承建担任医疗组评委,护理部主任陈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主任王媚媚、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黄小英担任护理组评委。他们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眼光,根据详细的评分标准,对参赛团队的表现进行了公正评判。△评委团现场评审比赛聚焦病情复杂、疑难危重的临床案例,涉及严重创伤、高危胸痛等紧急医疗情况。共有5组团队参赛,每组由2名医生和2名护士组成,均为科室业务骨干。比赛模拟了整个诊治过程,考察了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及心肺复苏仪使用等多项急救技能,以及抽血、急救药物应用、原发病处理、床旁超声、心电图及血气判读、安全转运等操作。这不仅考验了选手们的专业技能,更考验了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临床思维。△比赛现场选手精准操作比赛开始,选手们迅速进入状态,快速对模拟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同时冷静地指挥团队成员展开急救。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每一个操作都精准到位,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赛后,评委们对比赛进行了深入剖析,肯定了参赛团队的表现,并指出了亮点与不足。第五组团队的蔡家恒、江勇、蔡振邦、卢如嫣凭借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其他团队也表现不俗,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单项奖评选中,蔡家恒医生和黄友为医生荣获优秀医生单项奖,陈慧护士和唐维诗护士荣获优秀护士单项奖。△评委团为获奖选手颁奖业务副院长汤国辉亲临比赛现场观摩,并为获奖选手颁奖。他在讲话中指出,此次比赛病历选择贴近实战,参赛队员准备充分,比赛现场紧张有序。通过技能操作比赛,发现问题,取长补短,持续改进。南华医院急诊科是一支优秀的急救团队,大家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练好看家本领,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此次心肺复苏比赛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竞赛,更是一次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通过模拟整个危重症患者的诊治过程,各参赛队伍展示了精湛的医疗技术能力,考验了团队协作的默契程度。比赛促进了科室内部的交流与学习,强化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提高了团队协作水平,为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也是医院积极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防范化解重大医疗安全事故的具体体现。
2024.12
16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进行时 南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改良式溶栓法创新案例荣获省级奖项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心血管内科传来喜讯,心血管内科护理再创佳绩,其服务创新案例在湖南省护理学会举办的内科服务创新案例比赛中荣获三等奖。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南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也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公立医院中评估产生的具有医疗能力强、医疗质量高、管理规范等特点的医疗专科,代表全国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最高水平。南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此次获奖的服务创新案例《从堵到通,做有温度的“管”理者——改良式溶栓法在血栓性堵管中的应用》,从全省汇集的38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正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果。导管血栓堵管是临床中常见且棘手的问题,不仅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诸多阻碍,还可能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风险。传统的常规溶栓方法在应对这一问题时,溶通率往往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临床需求。针对这一难题,南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在常规溶栓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创新,研发出了改良式溶栓法。改良式溶栓法能够有效地加速血栓碎裂,显著增大溶栓面积,使溶栓过程更加彻底。其操作简便的特点,使得医护人员能够迅速掌握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易于推广普及。在实际临床使用中,改良式溶栓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导管溶通率得到大幅提高,溶通时间大幅缩短,有效减少了因堵管导致的非计划拔管情况。这一创新成果不仅降低了医护人员的人力成本投入,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工作质量的提升也带来了患者满意度和医患信任度的增进,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南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将此次获奖作为新的契机,继续深入思考、持续创新。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进、以进促精的方式,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2024.12
15
2024年衡阳市医学会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开幕 聚焦淋巴外科与超显微技术
12月14日,“2024衡阳市医学会显微外科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淋巴外科南岳高峰论坛和淋巴超显微外科技能操作培训班”在衡阳开幕。本次会议由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多地的淋巴外科、显微外科及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和一线学者,聚焦学科前沿与技术创新,为推动显微外科和淋巴外科事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开幕式上,南华医院副院长汤国辉致欢迎辞。他回顾了医院在显微外科及淋巴外科领域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本次年会主题紧扣学科前沿和技术热点,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将进一步助力显微外科和手外科领域的学术提升,为临床实践注入新动力。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唐举玉教授随后致辞,他对年会的重要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并分享了最新的学术观点和研究进展。会议由南华医院手足外科主任谢松林主持,并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本次年会以显微外科和手外科为核心议题,重点讨论了淋巴静脉吻合术在淋巴水肿、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深入探讨了超显微外科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和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此外,由权威专家主导的“淋巴超显微外科技能操作培训班”成为此次年会的亮点,通过超显微外科血管吻合训练和淋巴水肿手法引流(CDT)工作坊的详细讲解,帮助与会者深入掌握前沿技术,获得了广泛好评。据悉,南华医院作为本次年会的承办单位,近年来在手足外科及淋巴外科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医院手足外科目前已成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并以其在显微外科和淋巴外科领域的突出贡献,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2024衡阳市医学会显微外科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南华医院在显微外科与淋巴外科领域的学术实力,也为同仁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与会专家一致表示,未来将在跨学科合作、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协同,共同推动显微外科和手外科领域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2024.12
14
南华医院病理科成功通过PQCC乳腺癌病理诊断及HER-2免疫组化判读能力验证并获“优秀”
近日,在国家病理质控中心(PQCC)组织开展的“2024年度乳腺癌病理诊断及HER-2免疫组化判读能力验证”中,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病理科表现出色,被评为“优秀”,并获得了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颁发的合格证书。乳腺癌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分子亚型的治疗手段和预后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作为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原癌基因,已成为治疗的重要靶点。随着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特别是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的临床应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因此,准确检测乳腺癌患者HER-2的阳性表达,对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至关重要。在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中,HER-2的免疫组化(IHC)判读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HER-2阳性表达通常指IHC检测中HER-2受体蛋白表达达到“3+”水平,或“2+”水平且同时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显示HER-2基因扩增。这一复杂而精细的判读过程,不仅考验着病理医师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患者后续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作为国家病理质量控制的权威机构,PQCC在推动病理诊断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各类能力验证计划等活动,PQCC对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病理科进行质量评估和指导,不断提升我国病理诊断的整体水平。此次南华医院病理科在PQCC组织的能力验证中取得佳绩,正是其长期致力于提升病理诊断质量和精准度的有力证明。
2024.12
13
南华医院核医学科影像中心引进全球顶尖PET-CT设备
12月8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核医学科影像中心迎来了一项重大技术革新——全球最先进的96环、28厘米轴向扫描视野数字光导PET-CT uMI Panorama正式入驻。该设备预计将于2025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南华医院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全球顶尖PET-CT设备入驻南华医院核医学科影像中心这款PET-CT设备配备了280毫米的超大轴向扫描视野,能够显著缩短扫描时间,提高检查效率。该设备采用的全新数字光导探测器相较于老式PET-CT的普通光导探测器或其他晶体探测器,在分辨率和灵敏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凭借1.4毫米的超高清分辨率,该设备能够精准捕捉更微小的病灶,为肿瘤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超高清分辨率图像,精准显示微小病变△1.4mm细微结构清晰显像,类MR至真完美图像PET-CT作为一种高端医学影像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高端体检以及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复查中。利用PET-CT进行全身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全身微小的各种病变,尤其是那些其他设备难以发现的早期恶性肿瘤病变。这一目前最先进的诊断和体检设备的引入,无疑为南华医院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增添了新的利器,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2024.12
12
1 54 55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