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南华医院联合蓝天救援队开展湖南省灾害专科护士实地救援培训
  6月20日至6月21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联合石鼓蓝天救援队,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湖南省灾害专科护士实地救援培训活动。此次培训聚焦山地救援、水域救援及创伤第一现场救治等多个关键领域,旨在提高参与学员的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行动。  山地救援培训环节,主要聚焦于个人救援装备的使用、救援现场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学员们学习了绳结技术、室外建筑下降技术、简易担架制作及伤员担架固定等内容。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掌握了绳索救援的基本技术及在复杂山地环境下进行搜救的技能,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安全性和救援效率。  在水域救援培训中,专业教练详细讲解了水域救援的基本理论,包括溺水自救与救援技巧、野外急流横渡方法等基础知识。学员们通过模拟实战,学习了如何在短时间内对伤员进行快速有效的救治,并掌握了冲锋舟驾驶技术及淹溺救治的关键技能。  创伤第一现场救治培训则强调了野外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南华医院创伤中心主任指导学员们如何在野外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资源如衣物、树枝、树叶等进行包扎、止血、固定、搬运等急救操作。同时,还传授了野外方向判别、野外生存、避险及呼救等实用知识,确保学员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反应,为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赢得宝贵时间。  此次南华医院湖南省灾害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与蓝天救援队的联合培训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力推动了救援培训工作的共同发展。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的救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对救援工作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相信在未来,这些经过严格培训的学员将在救援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守护人们的生命安全贡献力量。
2024.06
28
南华医院为衡南县医护骨干“充电赋能”,提升急救能力
  为进一步增强县域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应对突发“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更有力的保障,让广大患者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安心就诊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于6月25日至26日成功举办了衡南县“医、护”骨干能力提升暨急诊急救技能操作培训班,百余名衡南县医护人员参加培训。  作为此次培训的实践培训基地,南华医院紧扣培训需求,聚焦补齐短板,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为核心目标,精心策划了此次培训活动。  此次培训为期两天,内容涵盖《打造创伤一体化救治体系,提升创伤救治能力制度经验分享》《危重症患者识别与处理策略》《创伤批量伤员救援》《临床气道评估与气道管理》《创伤急救五大技术》等多个方面,既有理论知识的深入讲解,也有实践操作技能的现场演练。医院严格选拔了高年资专家教授担任执教老师,确保了培训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通过此次培训,参训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和业务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培训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热情和动力。  南华医院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夯实乡村医生的理论基础,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的整体素养和医疗服务水平,为衡南县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未来,南华医院将持续推动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多力量。
2024.06
28
助企保安全 急救在身边——南华医院医疗服务部急救团队赴特变(云集)输变电有限公司 开展急救知识培训
  为增强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提升急救技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医疗服务部急救团队于6月27日组织专家团队赴特变(云集)输变电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急救知识培训活动。  此次培训紧密围绕企业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急救场景和急救需求展开。南华医院专家团队的刘淑银老师详细讲解了如何在职工遭遇心脏病、电击伤、严重创伤等引发的心脏骤停后,迅速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而王冬桔老师则着重介绍了在工作中遇到头部及四肢等外伤时,如何利用三角巾等物品进行规范包扎,并深入阐述了窒息情况下,职工如何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  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每次讲解完一个急救项目后,专家都邀请现场学习的职工进行实践操作,并对不规范的操作进行及时指正。此次活动吸引了70余名职工的积极参与。  此次培训不仅增强了企业职工的急救意识,还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掌握急救知识在保护生命安全中的重要意义。同时,职工们面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的应急处理技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南华医院将继续与各单位保持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提升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2024.06
27
南华医院门诊部举办“文化建设年”深化门诊窗口服务效能提升专项培训
  为深入贯彻“文化建设年”的指导思想,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门诊部于6月26日下午举办了一场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文化内涵为主题的“深化门诊窗口服务效能与文化融合实践”培训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门诊导诊、挂号收费、药房、医技科室、保安保洁等多个部门共计100余名工作人员参与。  活动伊始,南华医院副院长刘龙飞发表致辞。他强调,门诊工作人员应深刻认识文明服务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品质服务为根本”的服务理念,视病人如亲人,处处为病人着想,将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这一理念为门诊工作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活动安排了一系列丰富的课程,深入探讨如何将文化融合到医院的服务之中,提升服务效能。  门诊办主任应建华就如何全面提升门诊窗口服务效能进行了详细讲解,提出了“硬”管理与“软”服务相结合的方法。她指出,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而人文关怀则是维系患者满意度的关键。财务科副科长肖舒则围绕“核·医”文化融合,分享了提升门诊窗口情感沟通与服务质量的具体策略。她强调情感沟通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并倡导通过理解和关爱患者来增强服务效果。  临床药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星云以药房窗口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提高服务效率和人文关怀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她提出,在忙碌的工作中保持高效状态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对患者的情感关怀。门诊办护士长朱夏莲以门诊投诉和满意度为切入点,讲解了如何提升门诊服务内涵。她认为,通过妥善处理患者投诉和关注患者满意度,可以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此外,心血管内科谭剑凯进行了胸痛中心培训,详细介绍了胸痛中心在构建协同救治体系、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效率方面的作用。  活动最后,应建华对本次培训进行了总结。她强调,文化的力量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希望全体医护人员能够共同努力,以文化的力量提升服务效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共创门诊卓越服务新篇章。
2024.06
27
不远千里授课,肠菌移植驻“新家”——南华医院朱灵平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进行肠道菌群移植授课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全科医学科负责人朱灵平博士,应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医务部及营养科的联合邀请,赴兰州为该院医务人员进行了一场肠道菌群移植培训班的授课。此次培训获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尽管连续暴雨导致航班延误,朱灵平博士仍不辞辛劳,凌晨六点多抵达兰州后,便迅速投入到当天的培训授课中。此次培训涵盖了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营养科及普外科等多个科室的医务人员,旨在提升他们对肠菌移植技术的认识和临床应用能力。  朱灵平博士的授课内容全面且深入,涵盖了肠菌移植技术的简介、临床适应症及具体应用、临床操作步骤和关键注意事项等。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与会人员对肠菌移植技术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培训后,与会人员就菌液制备、精准化配型、疾病疗效评估以及技术改进与疾病谱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朱灵平博士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出了专业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加深了与会人员对肠菌移植技术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肠菌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技术,在临床与科研领域均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未来有望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在肠道菌群移植领域的专业水平,也进一步巩固了南华医院在肠道微生态研究领域的业界地位。南华医院全科医学科已在省内外多家医院开展类似培训,为推动肠道菌群移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提高公众肠道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双方也将进一步加强在肠道微生态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科室介绍  南华医院全科医学科深耕于肠道微生态疗法,是湖南省内首家开展第三代菌群移植技术的机构,是衡阳市首家开展菌群移植的机构,拥有湖南省首家开展的肠道微生态门诊,举办了湖南省内首期肠道菌群移植培训班,举办了衡阳市第一、二期肠道菌群移植学术沙龙,开展了一系列肠道微生态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自2022年开展以来,菌群移植总体有效率达80%以上,自闭症单疗程有效率达60%以上,治愈率20%以上,目前已经开展的疾病包括顽固性便秘及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帕金森、糖尿病、肿瘤、结肠黑变病的综合治疗,随着疗程的递增效果增加,其在借鉴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开展了以肠道微生态疗法+中医药+功能医学等多种先进技术从而共同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为维护老百姓肠道乃至全身的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2024.06
27
1 70 71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