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精准诊断 能力先行 南华医院病理科成功通过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度肿瘤单病种质控病理诊断能力验证六大项目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持续演进,肿瘤精准诊断及预后评估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病理诊断作为精准医疗的基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日,国家癌症中心正式公布了“2024年度肿瘤单病种质控病理诊断能力验证计划”的考核结果,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病理科在乳腺癌、肺癌、淋巴瘤、胃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六大项目的考核中,均以出色的成绩顺利通过。在此次能力验证中,南华医院病理科在淋巴瘤和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验证项目中获“优秀”评价,乳腺癌和胃癌项目则获得了“良好”评价,肺癌项目达到“中等”水平,甲状腺癌项目也顺利取得“合格”成绩。这一系列佳绩不仅是对南华医院病理科专业水平的肯定,更是对医院持续努力提升病理诊断能力的最好证明。精准诊断,能力先行,病理诊断精确化能力是推动精准医疗发展的核心。南华医院病理科始终致力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病理诊断的技术水平和质量。通过强化质控意识,持续改进工作流程,科室扎实推进质量管理与诊断能力建设,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
2024.12
19
南华医院姚泓屹博士当选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委会青年委员
12月14日至15日,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重症康复理论与技术新进展论坛》在广州市隆重举行。在此次论坛上,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青年博士姚泓屹成功当选为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经中国康复医学会批准,于2017年12月10日成立,是致力于重症康复发展的国家级二级学会组织。委员主要来自全国从事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儿童康复、呼吸内科、急危重症、重症医学、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护理、康复治疗与理疗学、神经病学、神经康复、心血管内科、神经重症康复、针灸推拿学、中医康复、营养与代谢等20个学科专业。专委会从学科方向和专业特点出发,进一步提高重症康复治疗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水平,加强专委会专科会员组织建设,并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南华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直致力于危重患者的早期康复和治疗,先后举办两次国家继续教育培训班,带动衡阳市及周边县市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开展危重患者的早期康复与治疗。此次姚泓屹博士的成功当选,也再一次证明南华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学科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得到全国同道的肯定。未来,南华医院重症医学科将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的早期康复与治疗,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健康科普,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医疗费用,为广大老百姓排忧解难,推动衡阳市及周边地区重症康复水平的整体发展,为老百姓减负,为政府分忧,共同推进重症康复事业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2024.12
17
搭建多学科学习平台,共同提高危重症救治能力 南华医院成功举办“重症多学科MDT城市会”
12月15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成功举办“重症多学科MDT城市会”。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衡阳市及周边县市的重症医学领域专家与医务人员,共同探讨重症医学的发展与挑战。在现代医学体系中,重症医学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专科队伍建设、多学科协作、诊治规范以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重症医学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提升空间。基于此背景,此次会议旨在推动地区重症医学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进而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会议由衡阳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廖谷清担任主席。他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为重症医学领域的同仁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会议特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唐建军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黄立教授结合自己及团队经验,分别进行了题为《机械循环辅助装置方向》和《心肺复苏后脑保护:启动、维持及预后评估》的授课。同时,南华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刘锦主治医师和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彭甜医生,还分别介绍了两例急危重症病人的成功救治经历。来自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郴州市第四医院以及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和南华医院的专家们,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分享了多学科救治危重患者的经验教训。这些宝贵的经验分享,为参会人员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学术视角和实践指导。据统计,此次会议共吸引了来自衡阳市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各位委员及衡阳市各周边县市的重症医学相关医务人员近80人参加。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会议不仅让他们学到了新的知识、增长了见识,还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共同推动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
2024.12
17
南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举办2024年耳鸣耳聋学术沙龙
12月15日,由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办的“2024年耳鸣耳聋学术沙龙”圆满落幕。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省内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康复科、全科、神经内科等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医护人员,共同探讨耳鸣耳聋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诊疗规范。开幕式上,副院长汤国辉教授致欢迎辞。他首先对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及医护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此次学术交流的精心筹备旨在加强衡阳市耳鸣耳聋领域的学术交流,提升耳鸣耳聋的诊治技术水平,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新知识、新理念的更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他对各位同仁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衡阳市珠晖区卫健局副局长贺永刚也发表了讲话。他对南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的精心筹备表示赞赏,并指出耳鸣耳聋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希望此次学术交流能让大家学到更多有效的耳鸣耳聋诊治方法。南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邹上初担任此次开幕式主持,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随后,学术讲座环节正式开始。来自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熊彬彬教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祖尧教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肖娟教授以及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邹上初教授,分别围绕“耳鸣精细化评估及干预策略”“基于内耳钆造影的三个半规管阻塞术在梅尼埃病诊疗中的应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浅谈”以及“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和经验分享。在现场讨论环节,参会人员积极互动,授课教授耐心答疑解惑,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会议最后,邹上初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学术沙龙为参会人员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将有力推动耳鸣耳聋疾病诊疗技术的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他相信,通过此类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衡阳市及周边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将得到持续提升,造福更多患者。
2024.12
17
南华医院成功举办急诊科团队心肺复苏比赛,全面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12月13日下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团队心肺复苏比赛在临床技能中心成功举办。此次比赛旨在全面提升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展现南华急诊人的风采,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切磋技艺的平台。△汤国辉副院长讲话△心肺复苏比赛赛前动员本次竞赛邀请了医院危急重症救治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评委团,由副院长汤国辉担任主评委,医务部主任周克兵、重症医学科主任廖谷清和副主任贺承建担任医疗组评委,护理部主任陈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主任王媚媚、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黄小英担任护理组评委。他们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眼光,根据详细的评分标准,对参赛团队的表现进行了公正评判。△评委团现场评审比赛聚焦病情复杂、疑难危重的临床案例,涉及严重创伤、高危胸痛等紧急医疗情况。共有5组团队参赛,每组由2名医生和2名护士组成,均为科室业务骨干。比赛模拟了整个诊治过程,考察了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及心肺复苏仪使用等多项急救技能,以及抽血、急救药物应用、原发病处理、床旁超声、心电图及血气判读、安全转运等操作。这不仅考验了选手们的专业技能,更考验了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临床思维。△比赛现场选手精准操作比赛开始,选手们迅速进入状态,快速对模拟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同时冷静地指挥团队成员展开急救。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每一个操作都精准到位,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赛后,评委们对比赛进行了深入剖析,肯定了参赛团队的表现,并指出了亮点与不足。第五组团队的蔡家恒、江勇、蔡振邦、卢如嫣凭借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其他团队也表现不俗,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单项奖评选中,蔡家恒医生和黄友为医生荣获优秀医生单项奖,陈慧护士和唐维诗护士荣获优秀护士单项奖。△评委团为获奖选手颁奖业务副院长汤国辉亲临比赛现场观摩,并为获奖选手颁奖。他在讲话中指出,此次比赛病历选择贴近实战,参赛队员准备充分,比赛现场紧张有序。通过技能操作比赛,发现问题,取长补短,持续改进。南华医院急诊科是一支优秀的急救团队,大家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练好看家本领,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此次心肺复苏比赛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竞赛,更是一次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通过模拟整个危重症患者的诊治过程,各参赛队伍展示了精湛的医疗技术能力,考验了团队协作的默契程度。比赛促进了科室内部的交流与学习,强化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提高了团队协作水平,为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也是医院积极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防范化解重大医疗安全事故的具体体现。
2024.12
16
1 25 26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