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党建引领强技能,以赛促护显担当 ——南华医院第一党支部开展心血管内科护理案例竞赛暨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化“党建+护理质量提升”实践,推动党建工作与护理业务深度融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第一党支部以心内科护理案例竞赛为载体,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以“聚焦临床痛点、挖掘护理智慧、推广优质经验”为核心,通过“以赛促护”激发护理团队创新活力,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注入红色动能。竞赛启动会上,第一党支部书记李招兵强调,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关乎患者生命安全,是检验支部党员及医护人员初心使命的重要战场。他提出,要以竞赛为契机,推动护理人员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临床实践,在责任制整体护理中展现责任担当,在护患沟通中传递党的关怀,真正实现服务理念与党建要求的同频共振。活动现场,14个参赛案例集中呈现了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温度。案例涵盖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服务创新等维度,既有对责任制整体护理中基础照护与护患沟通的细致展现,也有对规范管理、流程优化的实践成果分享。支部特邀李招兵、张荣、毛秀秀等专家组成评审组,从“党建融合度”“临床实用性”“推广价值”等维度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案例不仅成为护理成果的展示窗口,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护理样本”,真正实现以赛促护、经验落地,助力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再提升,为后续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2025.07
21
精准微创显匠心,无痛管理护肛肠 ——南华医院肛肠科:精准微创+无痛管理,助患者告别痔疮之苦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肛肠科凭借精湛医术与贴心服务,成功为一名饱受痔疮折磨的患者解除病痛,以精准微创手术搭配全程无痛化管理,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赞誉。患者丈夫在出院前夕满怀感激,即兴创作两首七律,字里行间尽显对全体医护人员的肯定与满意。患者龙阿姨,多年来一直被肛门肿物脱出、便血等症状困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近期,病情急剧恶化,被诊断为混合痔并嵌顿。入院时,龙阿姨因剧烈疼痛而面容痛苦、行动艰难,每挪动一步都显得极为吃力,整个人被病痛折磨得疲惫不堪。面对这一紧急情况,肛肠科团队迅速组织会诊,为龙阿姨量身打造“精准微创手术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与病情特点,力求以最小创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手术中,团队凭借精细操作与先进技术,成功解除龙阿姨多年顽疾,助她重获生活舒适与自在。手术的成功,不仅得益于精湛技术,术后全程无痛化管理同样关键。肛肠科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融合中医特色护理与康复指导,让患者从手术到出院都能享受“无痛”舒适体验。住院期间,医护团队每日密切关注患者恢复情况,依据个体差异个性化调整治疗方案,有效避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龙阿姨感慨:“从剧痛难忍到行动自如,这里的医生护士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舒适医疗!”科室介绍南华医院肛肠科以“精准治疗、微创无痛”为鲜明特色,是湖南省普通外科学临床重点专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专科,湖南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衡阳市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在痔疮的诊治方面,率先在市内开展弹力线痔疮套扎术(RPH-4)、内镜下内痔套扎术、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开环式微创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TST)、多普勒引导痔动脉结扎术(DG-HAL)、铜离子电化治疗等先进技术。科室配备全自动中药熏洗仪、无创肛肠治疗仪、肛管直肠测压仪、电子直肠镜、结肠水疗仪、纤维结肠镜等先进设备。南华医院肛肠科为构建快速康复模式,创先开展日间手术,设立日间病房。血栓性外痔、肛周瘙痒、肛乳头状瘤、早期肛周脓肿等疾病患者24小时内即可出院,恢复快、花费少。同时科室不断完善无痛化病房建设,术前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手术方案;术后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科室开展隔物灸、耳穴压豆、中药热奄包、中药坐浴、中药熏洗、中药换药、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加快患者术后创面愈合速度,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2025.07
18
抗癌路上,医患双向奔赴的“家人情”
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肿瘤一区,一段医患间的温暖故事如潺潺溪流,润泽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故事的主角是一位61岁的肺癌患者赵大叔,以及肿瘤一区的医护人员们。2025年5月17日,赵大叔因确诊小细胞肺癌广泛期等疾病入住肿瘤一区。从初次入院起,医护人员细致专业的治疗和如亲人般的关怀就深深打动了他。无论是查房时的耐心询问,还是治疗间隙的暖心鼓励,医护团队始终用真诚与专业陪伴着赵大叔,让他在这段艰难的抗癌路上倍感温暖与安心。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经过前2周期化疗,赵大叔的病情评估已达部分缓解,肿瘤病灶缩小。7月10日,他再次入院,顺利接受了第3周期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积极显著。住院期间,赵大叔注意到护士们常因忙碌顾不上吃早餐,便主动提出“我早上顺便带些过来,省得你们饿肚子”。护士们多次婉拒,担心给患者添麻烦,但赵大叔坚持“就是顺手的事,你们太辛苦了”。此后,当晨曦微露,赵大叔总会提着包子、饺子、豆沙点心等早餐悄悄送到护士站,热气腾腾的烟火气里,藏着他对医护的感激。有时,赵大叔也会将一些时令水果“不记名”地放在护士休息室的桌上,苹果、香蕉、桃子……他想用这种方式为辛苦工作的护士们补充些维生素,增添一丝清甜。他总说这是“顺手的小事”,但这份默默的心意却让护士们倍感温暖。7月16日,赵大叔结束治疗出院。回到家,他看着家里的大西瓜,立刻想到在炎热天气里身着厚重工作服奔忙的护士们。“她们肯定热坏了”,这个念头让他坐不住了。他顶着烈日将西瓜送到科室,汗水浸湿了衣衫,他却笑得灿烂:“大家一起吃,解解暑。”这个带着体温的西瓜,成了他出院后送给医护的第一份“清凉”。提及初衷,赵大叔动情地说:“这里的护士都像家人,脸上总带着笑,工作细致又贴心。看到她们忙得脚不沾地,我真心疼。”这份发自肺腑的体恤,正是源于医护待他如亲人般的真情。肿瘤一区护士长欧娜提起赵大叔,满是感动:“赵大叔的心意让我们无比温暖。在我们婉拒后,他还是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谢,这份在承受病痛和治疗辛苦时仍心怀感恩的举动,是对我们护理工作最高、最珍贵的肯定。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身为医者的价值——我们和患者是并肩战斗、互相取暖的战友,更是双向奔赴、互相关心的亲人!”赵大叔与肿瘤一区医护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抗癌路上的艰辛。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情,超越了简单的互动,成为医患同心的生动注脚,诠释着人性中最温暖、最坚实的力量。
2025.07
17
以赛促练强技能,团队协作护生命 ——南华医院成功举办2025年医护技三人配合急救技能竞赛
近日,为全面提升医务人员急救意识与实战技能,强化医护技团队协作能力,切实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成功举办了“2025年医护技三人配合急救技能竞赛”。本次竞赛由医务部组织,覆盖全院各临床及医技科室,通过高强度模拟演练检验急救响应速度与多学科协作水平,为构建高效急救体系注入新动能。竞赛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每支参赛队由护士、一线医师及上级医师组成三人小组,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创伤急救等核心技能操作。开幕式上,汤国辉副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强调了急救技能和团队协作在医疗救治中的核心地位,并宣布比赛正式开始。评委代表随后详细宣读了比赛规则,确保赛事规范有序进行。竞赛日程安排紧凑高效,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率先展开角逐。随后,来自全院40余个科室或部门的代表队,包括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产儿科、医技平台科室及部分门诊、特殊诊疗单元,依照赛程表分时段依次上场竞技。各参赛队伍精神饱满,操作严谨规范,配合默契流畅,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比赛现场吸引了众多医务人员前来观摩学习,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此次竞赛不仅是一次技能比拼,更是对全院急救能力的全面检阅。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建”,医务人员钻研业务、精进技能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医院急救体系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2025.07
17
智慧引领健康路,科普温暖患者心 ——南华医院肿瘤一区创新打造智慧科普长廊,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肿瘤一区对病区环境进行了提质升级,特设“有声科普长廊”与“品牌形象展示区”,旨在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强化健康宣教效果,树立专业品牌形象,让冰冷的走廊与入口焕发关怀的温度与专业的力量。△患者扫码获取健康知识肿瘤一区医护人员在日常查房、交流中发现,尽管墙面贴有传统科普资料,但视力不佳的老年患者阅读困难,且许多信息无法被带离病房反复查阅。“看着老人家举着宣传单努力辨认,或者家属重复提问相同问题,我们就想,必须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护士长分享她的观察与思考。为此,科室系统梳理了患者最为关心、询问频率最高的18个核心科普主题,涵盖基础护理、诊断技术、治疗手段及康复要点等多个方面,确保科普内容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健康教育长廊导航目录除了对科普内容的精选外,还创新了科普形式。每一主题宣传栏均采用“图文+音频”双轨模式,清晰呈现健康知识。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病区入口处新增了“健康教育长廊目录”,这幅醒目的引导图不仅作为导航地图,还提供了便捷的“三步走”指南:患者及家属只需在目录中查找所需知识的编号,根据编号前往目标区域,即可直接阅读或扫描专属二维码收听清晰完整的音频讲解。这一创新举措彻底打破了视力障碍对知识获取的限制,实现了健康知识的“无障碍化”和“随身化”。一位老年患者的家属感慨道:“这个扫码听讲解太方便了,我妈看不清字,现在她能自己‘看’也能自己‘学’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回家还能再听一遍。”△病区门口五大丽屏展架此外,肿瘤一区还在病区入口处设置了丽屏展架,内容涵盖专家团队风采、先进设备展示、成功康复案例、放疗新技术聚焦及肺结节筛查公益行动等五大主题。这些展架不仅传递了专业、信任与关怀,更塑造了科室的专业形象。“第一次来这里,看到门口的专家介绍和先进设备展示,再看到那些真实的康复故事,心里感觉安稳多了,觉得这个团队有经验、有技术,也更放心了。”一位初诊患者家属这样描述她的感受。南华医院肿瘤一区的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是对患者需求的深刻洞察,更是对医疗服务品质的不懈追求。通过智慧科普长廊的打造,科室将科技手段融入人文关怀,将品牌建设植根于患者需求之中,成功构建了一个既治疗疾病又传递知识、抚慰心灵、建立信任的温暖空间。
2025.07
17
1 2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