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方寸之间见真章,匠心独运展锋芒 ——南华医院成功举办2025年度医师节手术视频竞赛
为促进手术技术创新与规范化发展,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于7月18日在门诊六楼综合会议室成功举办“2025年度医师节手术视频竞赛”。本次竞赛聚焦微创技术前沿,覆盖全院三大手术领域,16个临床科室的22组精英同台竞技,参赛医师涵盖心血管内科、肛肠科、乳甲外科等多个科室。竞赛严格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首次按手术类型设立介入手术组、开放手术组、内镜手术组三大赛道。比赛于当日下午正式拉开帷幕,党委委员、副院长汤国辉致辞并强调:“手术视频竞赛是技术沉淀的显微镜,更是学科创新的催化剂——每一帧画面都在定义南华医院手术的未来标准!”随后,医务部主任周克兵详细说明评分标准。竞赛现场高潮迭起,各参赛团队以毫米级精准操作展现技术实力。介入组率先亮剑,心血管内科谭剑凯团队展示无导线起搏器精准介入技术,毫米级操作引发赞叹;开放组刀锋对决,神经外科邹钦团队呈现巨大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神经功能保护堪称典范;内镜组创新频现,泌尿外科符浩团队演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马蹄肾畸形上尿路修复重建术,微创双镜联合引发术式革新讨论。本次手术视频竞赛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角逐,更是一次医院手术智慧的深度碰撞。通过以视频定格精湛技艺,以竞赛驱动创新活力,南华医院手术团队在方寸屏幕间展现了毫米级的精准掌控与突破性的术式革新,为全院医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范本;跨学科的技术交融,内科与外科同台竞技,更将催化南华医院杂交手术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性发展。
2025.07
21
南华大学专家精准指导赋能,助推南华医院省科技奖申报
7月18日,南华大学科研部副部长招国栋教授、平台与奖励办公室主任戴兵博士一行赴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开展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书专题指导,旨在提升南华医院湖南省科学技术奖申报材料质量,强化科研成果竞争力。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勇军等10余人参会。会上,南华医院检验科主任张济作为报奖人,围绕提名书的创新性、研究方法及成果转化价值等核心内容进行了汇报。招国栋结合多年评审经验,从成果凝练的逻辑性、关键技术突破的表述规范性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强调需突出“原创性”与“应用价值”双主线。戴兵则针对材料格式、附件支撑等细节问题逐一点评,并就申报代表性成果的选择及重点方向给予具体指导。陈勇军在总结中表示,此次指导为申报团队提供了宝贵经验,各团队要认真吸收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材料,力争在此次省级科技奖励申报中取得佳绩。
2025.07
21
党建引领强技能,以赛促护显担当 ——南华医院第一党支部开展心血管内科护理案例竞赛暨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化“党建+护理质量提升”实践,推动党建工作与护理业务深度融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第一党支部以心内科护理案例竞赛为载体,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以“聚焦临床痛点、挖掘护理智慧、推广优质经验”为核心,通过“以赛促护”激发护理团队创新活力,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注入红色动能。竞赛启动会上,第一党支部书记李招兵强调,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关乎患者生命安全,是检验支部党员及医护人员初心使命的重要战场。他提出,要以竞赛为契机,推动护理人员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临床实践,在责任制整体护理中展现责任担当,在护患沟通中传递党的关怀,真正实现服务理念与党建要求的同频共振。活动现场,14个参赛案例集中呈现了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温度。案例涵盖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服务创新等维度,既有对责任制整体护理中基础照护与护患沟通的细致展现,也有对规范管理、流程优化的实践成果分享。支部特邀李招兵、张荣、毛秀秀等专家组成评审组,从“党建融合度”“临床实用性”“推广价值”等维度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案例不仅成为护理成果的展示窗口,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护理样本”,真正实现以赛促护、经验落地,助力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再提升,为后续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2025.07
21
精准微创显匠心,无痛管理护肛肠 ——南华医院肛肠科:精准微创+无痛管理,助患者告别痔疮之苦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肛肠科凭借精湛医术与贴心服务,成功为一名饱受痔疮折磨的患者解除病痛,以精准微创手术搭配全程无痛化管理,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赞誉。患者丈夫在出院前夕满怀感激,即兴创作两首七律,字里行间尽显对全体医护人员的肯定与满意。患者龙阿姨,多年来一直被肛门肿物脱出、便血等症状困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近期,病情急剧恶化,被诊断为混合痔并嵌顿。入院时,龙阿姨因剧烈疼痛而面容痛苦、行动艰难,每挪动一步都显得极为吃力,整个人被病痛折磨得疲惫不堪。面对这一紧急情况,肛肠科团队迅速组织会诊,为龙阿姨量身打造“精准微创手术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与病情特点,力求以最小创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手术中,团队凭借精细操作与先进技术,成功解除龙阿姨多年顽疾,助她重获生活舒适与自在。手术的成功,不仅得益于精湛技术,术后全程无痛化管理同样关键。肛肠科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融合中医特色护理与康复指导,让患者从手术到出院都能享受“无痛”舒适体验。住院期间,医护团队每日密切关注患者恢复情况,依据个体差异个性化调整治疗方案,有效避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龙阿姨感慨:“从剧痛难忍到行动自如,这里的医生护士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舒适医疗!”科室介绍南华医院肛肠科以“精准治疗、微创无痛”为鲜明特色,是湖南省普通外科学临床重点专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专科,湖南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衡阳市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在痔疮的诊治方面,率先在市内开展弹力线痔疮套扎术(RPH-4)、内镜下内痔套扎术、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开环式微创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TST)、多普勒引导痔动脉结扎术(DG-HAL)、铜离子电化治疗等先进技术。科室配备全自动中药熏洗仪、无创肛肠治疗仪、肛管直肠测压仪、电子直肠镜、结肠水疗仪、纤维结肠镜等先进设备。南华医院肛肠科为构建快速康复模式,创先开展日间手术,设立日间病房。血栓性外痔、肛周瘙痒、肛乳头状瘤、早期肛周脓肿等疾病患者24小时内即可出院,恢复快、花费少。同时科室不断完善无痛化病房建设,术前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手术方案;术后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科室开展隔物灸、耳穴压豆、中药热奄包、中药坐浴、中药熏洗、中药换药、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加快患者术后创面愈合速度,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2025.07
18
抗癌路上,医患双向奔赴的“家人情”
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肿瘤一区,一段医患间的温暖故事如潺潺溪流,润泽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故事的主角是一位61岁的肺癌患者赵大叔,以及肿瘤一区的医护人员们。2025年5月17日,赵大叔因确诊小细胞肺癌广泛期等疾病入住肿瘤一区。从初次入院起,医护人员细致专业的治疗和如亲人般的关怀就深深打动了他。无论是查房时的耐心询问,还是治疗间隙的暖心鼓励,医护团队始终用真诚与专业陪伴着赵大叔,让他在这段艰难的抗癌路上倍感温暖与安心。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经过前2周期化疗,赵大叔的病情评估已达部分缓解,肿瘤病灶缩小。7月10日,他再次入院,顺利接受了第3周期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积极显著。住院期间,赵大叔注意到护士们常因忙碌顾不上吃早餐,便主动提出“我早上顺便带些过来,省得你们饿肚子”。护士们多次婉拒,担心给患者添麻烦,但赵大叔坚持“就是顺手的事,你们太辛苦了”。此后,当晨曦微露,赵大叔总会提着包子、饺子、豆沙点心等早餐悄悄送到护士站,热气腾腾的烟火气里,藏着他对医护的感激。有时,赵大叔也会将一些时令水果“不记名”地放在护士休息室的桌上,苹果、香蕉、桃子……他想用这种方式为辛苦工作的护士们补充些维生素,增添一丝清甜。他总说这是“顺手的小事”,但这份默默的心意却让护士们倍感温暖。7月16日,赵大叔结束治疗出院。回到家,他看着家里的大西瓜,立刻想到在炎热天气里身着厚重工作服奔忙的护士们。“她们肯定热坏了”,这个念头让他坐不住了。他顶着烈日将西瓜送到科室,汗水浸湿了衣衫,他却笑得灿烂:“大家一起吃,解解暑。”这个带着体温的西瓜,成了他出院后送给医护的第一份“清凉”。提及初衷,赵大叔动情地说:“这里的护士都像家人,脸上总带着笑,工作细致又贴心。看到她们忙得脚不沾地,我真心疼。”这份发自肺腑的体恤,正是源于医护待他如亲人般的真情。肿瘤一区护士长欧娜提起赵大叔,满是感动:“赵大叔的心意让我们无比温暖。在我们婉拒后,他还是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谢,这份在承受病痛和治疗辛苦时仍心怀感恩的举动,是对我们护理工作最高、最珍贵的肯定。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身为医者的价值——我们和患者是并肩战斗、互相取暖的战友,更是双向奔赴、互相关心的亲人!”赵大叔与肿瘤一区医护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抗癌路上的艰辛。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情,超越了简单的互动,成为医患同心的生动注脚,诠释着人性中最温暖、最坚实的力量。
2025.07
17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