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深化合作谋发展,共促肿瘤防治能力提升 ——南华医院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考察交流
为学习先进经验,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8月6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贺军与党委委员、副院长袁梅率队,携肿瘤防治中心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行,专程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中山肿瘤”)开展专题考察交流。此次考察聚焦肿瘤学科建设、科研管理及人才培养,旨在为南华医院肿瘤防治中心能力提升寻求新思路、注入新动力。考察团专程拜访了著名肿瘤学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唐玲珑及其团队。贺军代表南华医院对唐教授团队的卓越成就与贡献表示高度赞赏与敬意,介绍了南华医院肿瘤防治中心的发展现状与目标规划,表达了深化交流、获得指导与合作的诚挚愿望。唐玲珑教授对南华医院领导层的重视与务实态度表示认同,双方围绕临床诊疗技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等关键议题深入交流,探讨了未来合作的潜在方向与模式,增进了相互了解,为后续合作奠定良好基础。交流后,考察团实地参观了中山肿瘤门诊部、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研究部及放疗物理室等重要场所,深入了解其学科布局、科研管理体系及临床转化路径。团队成员重点观摩学习了科研平台高效运行机制、大型设备共享管理模式、跨学科协同创新实践以及科研人才培养激励体系等先进做法。中山肿瘤在科研管理上的规范化、高效化运作以及浓厚的创新氛围,为考察团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参考。此次考察双方增进了互信,并与唐玲珑教授团队在多个方面达成初步合作共识。贺军院长指出,此行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中山肿瘤的先进经验值得深入学习借鉴。他要求随行人员认真梳理收获,结合医院实际研究落实方案,对达成的初步共识保持密切沟通,积极研究推进路径,努力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合作项目。
2025.08
07
南华医院肿瘤一区“水果魔法”:让护士身份“果”然好认!
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肿瘤一区病房,一项贴心的创新举措正悄然改变着高龄肿瘤患者的就医体验——“草莓护士”“蜜瓜姑娘”“柠檬天使”……随着色彩明快的水果标识在护士帽上轻盈跃动,患者们的呼唤声里多了鲜活的色彩与确切的温度。这正是肿瘤一区推出的“姓名+水果”双标识护士帽发卡,让每一位护士以最直观的方式被“看见”、被牢记。面对患者因化疗等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波动,以及长期佩戴口罩带来的识别困难,肿瘤一区护士长欧娜深感传统胸牌对视力和记忆力减退的老年患者效果有限。“姑娘,我认得你的声音,但记不得你名字”,这句无奈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欧娜的心。为解决这一难题,肿瘤一区团队集思广益,推出了“姓名+水果”双标识护士帽发卡。这一创新设计选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水果图案,与护士姓名同步制作成小巧醒目的发卡,固定于护士帽显著位置。水果元素的通俗亲切与强烈视觉冲击力,让高龄患者也能瞬间捕获并轻松记忆,有效破解了记忆与视觉识别的双重障碍。新标识启用后,病房里焕然一新。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柠檬……这些跃然护士帽上的水果图案,不仅让患者能够远距离辨识医护人员,更让病房氛围变得温馨而活泼。78岁的张奶奶感慨道:“再不用费力看小名牌了,那个戴红草莓的姑娘一来,我就知道是谁。”年轻护士小冯也分享了她的感受:“第一天戴着小柠檬上班,就被几位爷爷奶奶记住了,心里特别温暖。”护士小周则观察到孩子们非常喜爱她帽子上的“菠萝”标识:“小朋友会说我的黄色菠萝在发光,这种鲜亮颜色或许能缓解他们对病房的紧张感。”色彩心理学在此自然植入了医疗环境,“水果标签”不仅解决了身份识别难题,更无形中调和了病房气氛,犹如一缕缕带着果香的微风,舒缓了病痛带来的沉重。“水果标签”的成功实践,不仅解决了身份识别难题,更在无形中调和了病房气氛,让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一丝丝温暖与关怀。科室主任唐三元表示,这是科室精细化管理与人文关怀理念深度融合的成果,将冷冰冰的标识转化为充满人情味的识别符号,让每一次呼唤与应答都成为传递关心与建立信任的纽带。当护士的微笑因被准确识别而更加明亮,当患者因呼唤不再出错而倍感安心,这枚小小的发卡所承载的,正是医疗关怀直抵人心的柔软力量。
2025.08
05
创新技术引领希望,南华医院托起27周960g超早产儿生命之舟
近日,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新生儿科病房外,超早产宝宝萌萌(化名)的家长满怀感激地将一面锦旗郑重地交到医护人员手中。这个在孕27周便提前来到人世、出生时体重仅960克的“小不点”,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67天的精准救治与悉心照料下,不仅成功闯过重重生死难关,还以“零感染、零严重并发症”的成果康复出院,充分彰显了前沿救治技术对生命的强大托举之力。“超早产儿救治,不仅考验技术精度,更依赖于技术的不断迭代。”面对器官发育极不成熟的超早产儿,医护团队在新生儿科主任刘晓日、护士长周辉辉、副护士长徐芳兰的带领下,迅速启动了针对孕周≤28周超早产儿的成熟救治体系。在体温管理方面,团队优化了“小早产儿温湿度管理策略”与“脑保护性策略”,精准模拟母体宫内环境,并结合动态脑氧监测技术,全程有效规避了脑损伤风险。在呼吸支持领域,团队创新应用“三阶梯俯卧位通气策略”,根据患儿情况动态调整体位与无创通气模式,同时配合床旁肺部超声与改良式气道吸引技术,减少了放射性损伤与感染风险,让萌萌全程无需有创通气就平稳度过了呼吸危险期。营养供给上,团队摒弃传统喂养模式,采用“微量喂养递进方案”并实时监测肠道功能,精准把控液体量与营养密度。此外,通过B超定位追踪脐静脉导管、运用PICC心电定位技术,将血管损伤风险降至最低,为长期营养支持提供了安全通道。整套方案实施后,萌萌体重稳步增长,成功避免了肺动脉高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致命并发症的发生。△主管医生刘诗吟为萌萌行床旁肺部超声“技术创新并非为了炫技,而是要让每个生命都能得到温柔呵护。孩子能顺利出院,不仅靠技术,更靠信任。”刘晓日感慨道。救治过程中,家属的充分信任与积极配合成为重要支撑。科室始终秉持“以患儿及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专业与温度融入每一个诊疗细节。在国家DRG政策指导下,团队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使萌萌住院期间总费用在医保报销后,家庭自付部分降低,实现了“高技术救治”与“低经济负担”的双赢局面。南华医院新生儿科深耕超早产儿救治领域多年,已构建起涵盖呼吸、营养、感染、温湿度管理等多领域的“技术创新矩阵”。此此次萌萌的康复出院,是科室综合救治实力的又一次生动印证。未来,科室将继续以精湛医术与人文关怀为双翼,为更多超早产儿托起生命的希望。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新生儿科救治热线:0734-8399006
2025.08
04
南华医院肿瘤一区“沟通零距离”,架起“医患连心桥”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肿瘤一区,针对肿瘤患者“找不到人、问不上事”的迫切需求,创新推出“沟通零距离”工程,通过一系列贴心举措,将便捷高效的医患沟通服务直接送到患者床边,赢得了广泛赞誉。走进肿瘤一区,护士站吧台上精心设计的名片架格外引人注目,病区所有医生的信息名片整齐排列,姓名、职称、联系方式一目了然,患者和家属可随时获取帮助。病房内,墙面张贴的医生工作电话、微信二维码及医院科室公众号,打造了无处不在的信息触点,让患者咨询更加便捷高效。住院患者张阿姨感叹道:“以前有点小事想问问医生,总怕打扰人家或者找不着人。现在床头就能扫码加微信,问点复查、吃药的事方便多了,心里特别踏实。”△护士吧台放置医生名片架△护士吧台粘贴医生微信二维码△病房墙面粘贴医生微信二维码此外,科室还为医护人员配备了实时对讲系统。患者只需告知护士,即可一键呼叫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显著缩短了等待时间,有效缓解了患者焦虑。同时,该系统在医护内部实现了沟通升级,紧急病情通报、跨科协作请求、医嘱即时确认等均能即时传达,大大提高了团队协作效率。一线护士小李分享道:“按下对讲键就能实时沟通患者突发情况,医生几秒钟内就能回复处理方案,避免了来回奔波耽误时间,我们把更多精力真正用在护理患者上。”△护士使用对讲机进行日常沟通“患者的焦虑,很多时候来自于信息不透明和沟通不畅。我们把工作方式‘亮’出来,把沟通渠道‘交’出去,就是要彻底破除这道无形的墙。”肿瘤一区科室主任唐三元表示。新举措实施一个月以来,针对“找不到医生”“响应不及时”的患者投诉实现了“零”记录。紧急情况下医生响应到达患者床边的时间平均缩短了70%以上,医护团队内部协作效率大幅提升。在推进便捷高效沟通的同时,隐私保护原则始终摆在首位。所有公开渠道均为医护人员工作联系方式,确保个人生活信息不被泄露。从物理空间的贴心布置,到数字工具的精准赋能,再到内部流程的重塑优化,南华医院肿瘤一区的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体现了从“疾病管理中心”向“患者关怀中心”的深刻转型,更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南华样本”。
2025.08
01
不止救命!孕产妇历经生死,南华医院医护以爱护航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到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信中患者用真挚的话语,讲述了自己在南华医院从生死边缘到康复出院的惊险历程,字里行间满是对医院医护团队的感激与赞誉,患者以亲身经历为医院的医疗救治与人文关怀“点赞”。时间回溯至2025年6月5日,一位孕妇因重度子痫前期紧急入住南华医院产科。6月9日,产科副主任赵丽医生为保障母婴安全,果断为患者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患者出现HELLP综合征(血小板严重减少、肝酶升高、溶血等),同时还遭遇难治性产后出血。面对如此复杂且危急的病情,赵丽医生迅速响应,凭借敏锐预判和果断决策,带领团队迅速启动抢救程序,实施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并紧急联系心脏大血管外科为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同时,在关键时刻申请院内紧急会诊,多学科专家齐聚,共同为患者救治抢得一线生机。但命运的考验并未就此止步。6月14日,患者突发失血性休克,病情万分危急,需紧急行微创开胸手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南华医院副院长汤国辉带领医务科迅速组织全市会诊,各学科专家群策群力,制定出精准的救治方案,成功让患者转危为安。经历了生死考验后,6月16日,患者由ICU转入心脏大血管外科进行后续治疗。对于这位刚经历开胸手术、身体极度虚弱且留置着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产妇来说,术后康复至关重要。护士长吴良辉及主管护师汪艳,以她们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患者筑起了一道温暖的康复之墙。在她们的悉心照料下,患者的伤口愈合良好,身体状况日益改善,最终提前康复出院。这场长达26天的救治,是南华医院多学科协作的生动实践。各学科专家以及护理团队,犹如紧密协作的齿轮,以精湛医术为刃,以无私奉献为光,共同照亮了患者的康复之路。南华医院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用精湛医术和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让患者感受到了医疗的温度与力量。
2025.07
31
1 2 3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