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医患同心破顽疾,感恩赠信暖人心 ——南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助重症哮喘患者重获“自由呼吸”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封来自重症哮喘患者肖爷爷及其家属的感谢信。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肖爷爷摆脱病痛、重获呼吸自由的喜悦,以及对医护团队精湛医术与暖心照护的深深感激。肖爷爷是一位长期受重症哮喘困扰的患者,长期的哮喘反复发作让他呼吸困难,甚至因失眠、焦虑陷入了痛苦的恶性循环。尽管他曾辗转多家医院寻求治疗,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直至2024年,肖爷爷来到南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这里为他点亮了新的希望之光。面对肖爷爷复杂的病情,科室副主任石旺、张婷副主任医师及曹奔达鑫主治医师迅速行动,为其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通过精准用药、有效雾化、关注睡眠及功能锻炼等多维度治疗,逐步改善肖爷爷的病情。同时,护士长伍思娜带领护理团队也给予了肖爷爷无微不至的关怀,手把手教授药物使用方法,密切监测睡眠状况,并提供心理疏导与情感支持。正是这种“医”术精湛、“护”暖人心的团队协作,环环相扣,帮助肖爷爷一步步打破了病痛的桎梏和焦虑的枷锁。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肖爷爷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不再因哮喘发作而惊慌失措,能够从容应对,已经熟练掌握了吸入剂的使用方法,夜间也能自主入睡,睡眠质量大幅提升。出院时,肖爷爷和老伴开心地表示:“来到南华医院,我们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这就是我们宁愿舍近求远,也要选择你们的原因!”肖爷爷出院时,家属特意送来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这封感谢信,不仅是对医护团队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医者仁心”最质朴最珍贵的认可。这封感谢信更激励着南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继续以更专业的诊疗技术和更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全力以赴,守护每一位患者的“自由呼吸”!
2025.05
29
医者仁心耀中塞!“南华担当”赋能非洲医疗新发展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医疗资源匮乏,疾病肆虐,但一群来自中国的白衣使者却跨越重洋,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医者仁心的壮丽篇章。中国(湖南)第25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来自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向亮、王辉、蒋良君,他们或争分夺秒救治危重患者,或深入偏远村落普及健康知识,或创新技术开展高难度手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近日,记者走近三位援非队员,感受那份跨越国界的温暖与希望。向亮:迎难而上开展高难度手术 积极推广手法接骨技术向亮,一位骨科专家,在中国援非医疗队中以其精湛的骨科手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广泛赞誉。在塞拉利昂这片医疗资源匮乏的土地上,向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地百姓生活贫困、营养状况差、医学知识匮乏、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导致大量骨折患者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面对这些困难,向亮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救治患者的决心。△向亮在术后查房指导病人康复锻炼。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高难度的骨科手术。无论是陈旧性股骨多段骨折骨不连还是陈旧性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等复杂病例,他都能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完成手术,许多手术甚至是所在医院首例开展的手术,为当地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有一次,一位陈旧性股骨多段骨折的32岁女患者前来就诊。由于病情复杂且医院没有合适的钢板做内固定手术,许多医生都认为无法手术。但向亮没有放弃,他四处寻找材料,最终从一家中资建筑企业借来了切割机将钢板加工成合适的形状,成功完成了手术。当病人和塞方医护人员得知这一消息时,无不为之动容。△向亮术后查房被当地医生和病人点赞。在手术室条件简陋、缺乏透视设备和必备器械的情况下,向亮依靠手摸心会进行骨折复位手术。同时,由于当地有很多病人是HIV携带者,每一台手术都存在感染HIV的风险。有一次手术时,向亮的手被病人的骨头扎伤出血,他吃了一个月的HIV阻断药,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让他短短一个月瘦了10斤。即便如此,他也从来没有歧视当地的HIV病人,更从未因此拒绝任何一台手术,展现了医者的大爱无疆精神。除了开展高难度的手术外,向亮还积极推广手法接骨技术。这种技术不需要特殊的手术设备且能节省医疗费用、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在当地医疗条件落后、病人生活贫困的情况下,手法接骨技术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向亮通过手法示范和教学查房等方式向当地骨科医生传授这一技术,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治疗手段。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当地骨科医生开始运用手法接骨技术为患者治疗骨折等疾病。这不仅提高了当地骨科疾病的治愈率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许多患者因此得以重获健康和生活能力。作为后勤组组长,向亮不仅在医疗工作中表现出色还在后勤保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为原则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了工作有序开展。面对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务他总是随叫随到、亲历亲为尽力为队友们服务。无论是水电维修、网络故障还是车辆调度等问题他都能迅速解决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他的努力下,医疗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得到了显著改善,队员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王辉:想尽办法救治当地百姓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王辉,一名普通的胃肠外科医生,却在中国援非医疗队中扮演着不平凡的角色。在塞拉利昂这片医疗资源匮乏的土地上,他用自己的双手,为无数患者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初到塞拉利昂,王辉便被这里简陋的医疗条件和落后的医疗水平所震撼。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援非的决心。他深知,自己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着中国医生的形象,承载着增进中塞友谊的重任。于是,他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医疗工作中。一位塞拉利昂的患者因为车祸导致小肠破裂被送往中塞友好医院就诊,王辉冒着随时可能停水停电的风险紧急开展手术,经过2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顺利脱险。“停水停电在这里都是一种常态,我们很多的手术都是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完成的,手术的风险非常大,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在竭尽全力,想尽办法救治塞拉利昂当地百姓。”△停电状态下,王辉和向亮带头灯给患者做胸腔闭式引流。在援非期间,王辉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开展普通外科诊疗工作。从简单的阑尾切除术到复杂的胃肠道手术,每一台手术他都全力以赴,力求完美。面对急危重症患者,他更是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据统计,他累计完成了100余台手术,成功抢救了20余例急危重症患者,其中包括胸腹联合创伤急救、消化道穿孔等复杂病例。记得有一次,一位当地患者因消化道穿孔被紧急送往医院。由于医院条件有限,手术风险极大。但王辉没有犹豫,他迅速组织团队进行术前准备,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手术,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当患者家属紧紧握住他的手,眼中满是感激时,王辉深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王辉和向亮救治车祸病人。除了临床医疗工作外,王辉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技术指导。他通过授课、手术示教和病例讨论等方式,向当地医护人员传授中国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外科理念。在他的帮助下,当地医护人员的诊疗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当地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辉深知,只有帮助当地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能真正实现医疗援助的长远目标。因此,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当地医护人员的疑问,手把手地传授手术技巧。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当地医护人员开始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为当地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蒋良君:创造条件抢救危重症患者 提升当地百姓疾病预防意识蒋良君,一位消化内科的专家,在中国援非医疗队中默默耕耘,用她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为当地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援非期间,蒋良君全年全勤在岗。面对当地电力短缺、交通不便等困难,她主动延长门诊时间,24小时待命应对急诊需求。她的身影总是出现在门诊室、病房和急诊室之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蒋良君和向亮会诊。在内科领域,蒋良君有着深厚的造诣。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门急诊及住院诊疗工作。一年来,她累计接诊患者3000余人次,主持抢救危重症患者40余例。无论是重症疟疾、伤寒还是艾滋病合并感染等复杂病例,她都能迅速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记得有一次,一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被紧急送往医院。由于病情危急,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蒋良君迅速组织团队进行抢救,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治疗,患者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当患者家属得知这一消息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紧紧握住蒋良君的手,连声道谢。而蒋良君只是微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除了临床医疗工作外,蒋良君还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她深入偏远村落开展义诊和疾病筛查活动,累计行程超500公里,惠及贫困居民500余人。同时,她还积极参与“世界抗疟疾防控”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当地居民普及疟疾防治知识,提升他们的防病意识。“预防胜于治疗。”蒋良君深知,只有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她总是耐心细致地向当地居民讲解健康知识,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开始关注自身健康,积极参与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医疗队开展义诊。向亮、王辉、蒋良君三位援非医疗队员的故事只是中国援非医疗事业中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上,他们跨越山海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为当地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医者的仁心与担当,更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2025.05
28
南华医院甲乳外科专科赋能耒阳市中医医院,共绘区域医疗协作新蓝图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甲乳外科专科赋能活动第四站在耒阳市中医院圆满落幕。由科室主任吕鹏飞领衔的专家团队,以“硬核”技术实力和深厚的医学底蕴,成功赋能耒阳市中医医院,携手书写了区域医疗协作的新故事。此次活动不仅响应了国家医改政策,更体现了南华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坚定决心。活动中,南华医院甲乳外科主任吕鹏飞首先就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阐述,特别强调了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技术的独特优势和临床应用效果。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向与会者不仅展示了这一前沿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达到了美学的兼顾,让患者术过体表无疤,颈部无痕。为耒阳市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带来了全新的治疗理念和手术方法。随后,团队成员王煜、李莉红也分别就乳腺筋膜解剖在乳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微波消融术等前沿技术进行了精彩分享。他们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和现场演示,让与会者理解了这些技术在提升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周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此次赋能活动搭建起了一座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不仅是医疗技术的深度交流,更是南华医院甲乳外科与耒阳市中医医院携手共进、共同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契机。双方共同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铺就了一条更加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之路,绘就了区域医疗协作的崭新蓝图。
2025.05
28
超声内镜显神威,精准穿刺破难题 ——南华医院消化内科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活检术精准“破局”,助力复杂肿瘤确诊
近日,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消化内科科室主任胡杨的带领下,科室团队成功为一名疑诊多发性腹腔肿瘤的患者实施了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B)。凭借这一先进技术精准锁定病灶,最终获得明确病理结果,为患者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此次成功案例不仅彰显了医院消化内科在疑难疾病诊断方面的卓越技术实力,更凸显了超声内镜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独特价值。患者柳先生(化名)因“持续性腹胀2个月”入院治疗。经腹部增强CT及磁共振(MR)检查,结果显示其胆囊、肝脏及腹膜后存在多发占位性病变,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转移。然而,传统经皮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因病灶位置深在、周围血管密布,未能获取足量组织标本,导致诊断陷入僵局。△经CT引导下肝穿刺(左);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右)面对这一棘手难题,胡杨迅速组织科室团队开展多学科讨论(MDT)。经过综合评估与深入研讨,团队决定启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这一“终极武器”。在胡杨的全程指导下,消化内科内镜团队充分发挥超声内镜“实时超声成像”的功能优势,精准避开血管和重要脏器,将细针准确穿刺至病灶核心区域,成功获取足量组织标本。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癌,结合免疫组化进一步锁定了肿瘤来源,为后续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关键依据。“与传统CT引导穿刺相比,超声内镜能够实现‘直视下’动态调整进针路径,尤其对胰腺、腹膜后、胃肠壁内等深部微小病灶的定位优势显著。”胡杨主任介绍,“这项技术不仅创伤小、安全性高,更能将诊断阳性率提升至90%以上,避免了患者二次穿刺的痛苦。”EUS-FNB术的成熟开展,标志着南华医院消化内科在肿瘤介入诊断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技术具有精准可视、微创安全、高效经济三大核心优势,且已纳入医保报销范畴,能够惠及更多基层转诊的疑难病例。此次成功案例,不仅是南华医院消化内科团队技术创新能力的有力体现,更是对“精准医疗”理念的深入践行,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5.05
28
南华医院专家团队参加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共绘睡眠健康新蓝图
5月23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在天津隆重召开。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汤永红教授、张凤英博士等专家参会,汤永红教授当选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并被评为优秀区域带头人。△大会现场合照(汤永红、张凤英出席)汤永红教授在大会第一分会场进行了题为《睡眠中心体系化建设与管理》的专题授课。他围绕睡眠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多学科协作模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系统阐述,分享了南华医院在睡眠医学中心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与实践成果。授课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临床实际,赢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汤永红教授作专题授课大会学术交流环节,在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张风英的指导下,南华医院吴娜医师进行了睡眠疑难病例专题汇报:《深夜“报告”之谜》。在会上首次汇报了一例罕见的以多种睡眠障碍共病为临床表现的抗IgLON5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病例。其汇报内容扎实、分析透彻,引起了国内顶尖睡眠医学专家的浓厚兴趣并促进了与会专家之间的深入交流,还对南华医院睡眠医学团队的临床诊疗水平与科研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吴娜医师汇报疑难病例南华医院睡眠医学团队始终致力于提升睡眠障碍诊疗水平,推动学科发展。此次参会不仅彰显了医院在该领域的专业地位,也为未来开展更高层次的学术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优秀区域带头人合影
2025.05
27
1 17 18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