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内镜巧取6厘米锋利刀片 17岁少年化险为夷 ——南华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误吞异物患者
3月21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消化内科团队通过高难度内镜手术,成功为一名17岁少年取出误吞的6厘米长金属刀片,避免了开腹手术风险。此次救治展现了内镜微创技术的精准与高效,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敲响警钟。△透明帽辅助内镜下取物手术患者小陈(化名)不慎吞下一枚长约6厘米、边缘锋利的金属刀片。家属发现后紧急将其送往南华医院就诊。经腹部X线检查显示,刀片已进入胃部,尖锐端紧贴胃壁,随时可能引发消化道穿孔、大出血等致命并发症。△检查显示胃部刀片面对紧急情况,南华医院消化内科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紧急召集胃肠外科、胸心血管外科、麻醉科、ICU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由于刀片体积大、边缘锐利,传统外科手术需开腹取物,创伤大且恢复慢;而内镜操作稍有不慎可能导致二次损伤。消化内科主任胡杨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决定采用“透明帽辅助内镜取物术”进行异物取出。在多学科团队的保驾护航下,手术顺利进行。内镜清晰显示刀片横亘于胃底,手术团队利用透明帽扩张视野,以异物钳精准夹持刀片钝端,缓慢调整角度避免划伤黏膜。最终将刀片完整拖入透明帽保护套内,经食道安全取出。整个手术全程仅30分钟,术后检查胃壁仅轻微擦伤。△手术取出的6厘米刀片“这是我院近年取出最长的锋利异物之一。”胡杨主任表示,“内镜微创技术极大降低了患者创伤,但此类案例更需关注背后的心理危机。”据悉,小陈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已转至心理科接受专业干预。南华医院专家提醒:若误吞尖锐异物,应立即禁食禁水,避免催吐或吞服食物试图“带下”异物,务必第一时间就医。同时,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家庭与社会共同关注。这场“胃中拆弹”的成功,是医疗技术发展的缩影,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南华医院表示,将继续加强“生理-心理”联合救治模式,让技术治愈创伤,用关怀温暖心灵。
2025.03
21
深化中医护理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南华医院中医护理技术第二期同质化培训圆满落幕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并全面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于3月19日成功举办第二期中医护理技术同质化培训。本次培训在第一期培训圆满完成的基础上,特邀衡阳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武晓兰及其专家团队授课。培训由南华医院护理部主任陈莉主持,吸引了全院护士长及中医护理骨干等百余人共同参与。陈莉主任表示,自医院启动中医护理技术同质化培训以来,中医护理技术已在全院各科室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医院将以培训为契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广先进的中医护理技术与教育理念。本次培训采取“理论+实操”双轨并进模式,旨在将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中医护理专家们围绕体质辨识、平衡火罐、耳穴压豆、铜砭刮痧及艾灸等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指导。在理论环节,专家们结合临床案例,深入解析了各技术的应用要点,从平衡火罐治疗部位的精准选择,到耳穴探查定位的规范操作,再到刮痧技巧的精细手法,以及艾灸疗法的综合应用,全面帮助学员深化对中医护理技术的理解与掌握。为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培训现场特别设置了实践操作环节。58名护理骨干分成四组,在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下,依次开展了平衡火罐、耳穴压豆、铜砭刮痧及艾灸治疗等实操训练。通过专家们的现场示范引领、手把手指导纠错、点对点精准辅导,学员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显著提升,并获得了专家的一致肯定与表扬。此次培训不仅为中医护理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掌握先进中医护理理念与方法的宝贵机会。南华医院将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大力推进护理人员中医适宜临床应用能力的提升,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治疗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2025.03
21
党建引领聚合力 急救科普护健康 南华医院走进企业开展心肺复苏与创伤救护培训
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强化党建引领基层健康服务,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第二党支部于2025年3月18日,携手急诊科医护团队,走进衡南台资得意电子厂,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心肺复苏与创伤救护”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活动。本次活动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的双轨教学模式,旨在为企业200余名员工构建全面的生命急救知识体系,提升公众的应急救护能力。活动伊始,电子厂唐经理对南华医院医疗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急救技能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防线,期待全体职工通过此次系统培训,真正实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为构建企业安全屏障注入专业力量。”在理论教学环节,急诊科副主任刘成运用多媒体课件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生动诠释了急救“黄金四分钟”的科学内涵,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的全流程操作要点,包括意识判断、规范呼救、胸外按压深度频率控制、气道开放标准及人工呼吸技术等,并着重强调了“早识别、早呼救、早处置”的急救三原则。医护团队同步演示标准操作,将复杂的医学原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操作指南。创伤救护培训中,刘礼剑主治医师创新运用“案例导入-要点解析-标准示范”三维教学法,通过真实创伤案例再现,系统讲授止血带科学使用、四肢骨折固定、伤员转运等技术,并针对工业常见创伤类型进行专项指导。参训人员在医护人员的专业督导下,通过“双人组队+轮换实操”模式,完成了从止血包扎到夹板固定的全流程训练。“这场培训真正实现了急救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现在面对突发状况,我们有了科学施救的底气。”参训员工在完成考核后感慨道。南华医院作为衡阳市区域性医疗中心,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此次党建与业务融合活动不仅是医疗资源下沉的创新实践,更是南华医院持续推进急救科普“五进工程”的重要举措。未来,南华医院急诊科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以“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为目标,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构建平安社会贡献力量,让急救技能成为群众“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生命守护盾。
2025.03
20
睡眠培训,助力基层睡眠科普深入民心 南华医院成功举办基层医师睡眠科普培训会
3月15日,在第25个“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由湖南省睡眠研究会携手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开展的“睡眠科普助健康,结对帮扶送下乡”基层医师睡眠科普培训会在南华医院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积极响应2025年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优先之选”主题,聚焦睡眠健康领域,吸引了众多基层医师参与,为提升基层睡眠诊疗水平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培训会汇聚了众多省内睡眠医学领域的专家与基层医师,共同探讨了睡眠健康的重要性和基层睡眠医疗的发展现状。湖南省睡眠研究会秘书长、南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平教授在会上详细汇报了全省睡眠科普活动的安排,省内各睡眠医疗机构组建多支精锐科普团队,与各地基层医疗机构精准结对,确保帮扶工作的高效与专业。培训会上,常宁市人民医院刘小刚主任以失眠症的CBTI(认知行为疗法)为主题展开深入讲解。他结合临床案例,详细阐述了CBTI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原理与具体操作步骤,让基层医师们认识到通过改变患者的睡眠认知和行为习惯,能够有效改善失眠状况,为基层治疗失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衡东县中医院陈钰主任围绕失眠症障碍的评估与治疗进行分享。从常见失眠症状的辨别,到运用专业工具进行精准评估,再到多元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陈钰主任的讲解系统全面,让基层医师们在面对失眠症患者时,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并给予恰当治疗。耒阳市中医医院的谭咸友着重介绍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治。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该病症的发病机制、危害以及基层如何借助有限的设备进行初步诊断和干预的方法。谭咸友的分享强调了早期识别与治疗的重要性,帮助基层医师提高了对这一病症的重视程度和应对能力。此次基层睡眠科普公益培训是南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睡眠科普助健康、结对帮扶送下乡”国家科普大型活动之一,是湖南省睡眠研究会和南华医院践行结对帮扶、助力基层医疗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专家们的倾囊相授和活动的精心策划,为基层医师搭建了学习提升平台的同时也为基层群众的睡眠健康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未来,湖南省睡眠研究会将继续发力,开展更多针对性活动,推动基层睡眠医疗事业不断前行,让更多人受益于优质的睡眠健康服务。
2025.03
20
基层睡眠科普培训,共筑健康乡村梦 南华医院联合衡东县人民医院举办基层睡眠科普行动
3月13日,由湖南省睡眠研究会主办,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与衡东县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睡眠科普助健康,结对帮扶送下乡”基层科普行动(衡东站)培训会在衡东县人民医院圆满落幕。此次活动聚焦基层睡眠健康,为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守护群众睡眠质量注入强大动力。当日上午,湖南省睡眠研究会的权威专家团队不辞辛劳赶赴衡东县人民医院,受到基层医师们的热烈欢迎。简短而庄重的开幕式后,培训正式拉开帷幕。湖南省睡眠研究会秘书长、南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平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睡眠障碍疾病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让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为基层医师提供了宝贵的诊断思路。南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刘稀金副主任医师围绕“失眠障碍防治要点”进行阐述,从心理、生理、环境等多方面分析致病因素,并着重强调了认知行为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手段的重要性。衡东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欧阳文任主任则围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治”进行交流,科普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原理,并分享了如何通过患者的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方便基层医师在有限条件下进行初步筛查。此次基层睡眠科普公益培训,是南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睡眠科普助健康、结对帮扶送下乡”国家科普大型活动之一,也是湖南省睡眠研究会和南华医院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市民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此次培训,基层医师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睡眠医学知识,更将所学运用到日常诊疗中,为守护更多百姓的睡眠健康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未来,湖南省睡眠研究会将持续开展此类培训,携手各方力量,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民众,助力基层医疗事业迈向新高度。
2025.03
19
1 37 38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