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守护“胃”健康,我们在行动 ——南华医院消化内科举办“国际护胃日”义诊活动
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消化内科积极响应健康中国的号召,消化内科主任胡杨、副护士长齐宇带领科室医护人员走进冶金社区,开展“国际护胃日·健康‘胃’爱而行”主题义诊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胃部健康的关注度,普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知识。活动现场,医护人员精心准备,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包括免费血压测量、幽门螺旋杆菌(Hp)呼气试验检测在内的“一站式”健康服务。针对检测结果异常的居民,医疗团队还给出了个性化的诊疗建议。胡杨主任亲自坐诊,耐心解答居民关于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常见疾病的疑问,并结合生活习惯给予饮食调理、用药指导。此外,医护们还针对现代人高盐饮食、熬夜、压力大等伤胃习惯,提出“规律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悦”等护胃建议,倡导居民从生活细节入手守护胃肠健康。居民王阿姨在接受检测后表示:“平时总感觉胃胀,但没时间去医院。今天专家到家门口来检查,还教我怎么预防,真是太贴心了!”除了医疗服务,医护人员还通过图文展板、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居民普及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害及防治知识。胡杨主任特别指出:“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且具有家庭聚集性。因此,早筛查、规范治疗和分餐制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她提醒居民,一旦出现上腹疼痛、反酸、口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测,以免延误病情。南华医院消化内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湖南省重点建设专科、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成员,多年来坚持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据统计,此次义诊活动共服务居民150余人次,筛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病例20余例,发放健康宣传手册200余份,不仅赢得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评价,更进一步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传递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健康理念。未来,南华医院消化内科将以更专业、更暖心的服务,为筑牢居民“胃”健康防线注入坚实力量。
2025.04
09
生死时速下精准救治,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南华医院手足外科团队成功完成高难度断肢再植手术
4月7日深夜,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足外科再次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手足外科联合多学科团队以精湛医术和高效协作,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的断肢再植手术,为一名因机械事故导致右上臂完全离断的患者点亮了生命之光。事故发生时,患者右上臂完全离断,创面严重污染。南华医院手足外科团队接诊后,迅速启动“创伤中心应急流程”和“急诊绿色通道”,联合输血科、麻醉科、手术室、ICU等多学科协作,仅用1小时便高效完成术前评估与各项准备工作。“离断肢体的缺血时间直接决定再植成功率,每一秒都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在小儿外科肖湘君副主任的主刀下,团队历经5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断肢再植手术取得了初步成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再植肢体血运恢复良好。术中,团队在显微镜下精准吻合肱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修复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及肌皮神经,同时完成骨骼固定、肌肉与肌腱修复。为最大限度缩短肢体缺血时间,手术采取分组并行策略:一组在EICU病房为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另一组同步对离断肢体进行清创处理。最终,团队在黄金救治期内成功重建了患者的血液循环。此次手术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断肢创面污染严重,团队在清创过程中需彻底清除深层肌肉、骨骼及神经血管中的污染物,同时保护重要组织;另一方面,断肢的骨骼、肌肉与神经断端分布复杂,团队需分层精准修复,确保功能恢复的最大化。术后,团队还通过抗凝、抗痉挛、抗感染等措施防控血管危象,并由护理团队每小时监测肢体血运情况。术后第二天,康复团队便及时介入,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此次手术不仅考验了南华医院手足外科团队的显微技术和应急能力,更彰显了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综合实力,为区域性创伤中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范例。未来,南华医院将继续加强显微外科技术和多学科协作能力的提升,为更多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专家也提醒广大公众,在遭遇突发肢体离断伤时,应正确处置断肢,用清洁纱布包裹并装入防水袋后置于4℃环境中保存,不能用酒精或碘伏直接浸泡断肢,也不可将断肢直接接触冰块或自来水,更不可自行缝合创面,要避免过度挪动伤员,需加压包扎近端止血,6小时内送往具备再植能力的医院进行救治。南华医院手足外科团队将始终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5.04
09
ERAT技术开启阑尾炎治疗微创时代 ——南华医院消化内科成功举办消化内镜直视子镜创新技术论坛
4月3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消化内科成功举办了“消化内镜直视子镜创新技术论坛”,会议特邀国内消化内镜领域多位权威专家,通过理论授课、病例解析、实时手术演示等环节,全方位展示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的最新进展与临床应用价值,吸引了来自省内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开始,南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胡杨教授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她指出,ERAT作为一项革新性微创技术,通过内镜精准解除阑尾梗阻、保留器官功能,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开辟了一条“免切阑尾”的新路径。此次论坛旨在推动ERAT技术的规范化、精准化与普及化,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个体化治疗。学术交流环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刘小伟教授系统阐释了消化子镜在胆胰管、阑尾等多个领域的临床应用,并通过临床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子镜在胆道、肝内胆管、阑尾炎中的应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胡光胜教授从阑尾解剖与功能溯源入手,系统阐释了阑尾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式革新。在实战赋能环节,南华医院消化内科的刘朝霞副主任分享了一例典型的急性阑尾炎ERAT治疗案例,并详细复盘了操作难点及术后管理经验。刘副主任指出,阑尾炎的核心病理机制在于管腔梗阻引发的细菌过度增殖与局部缺血,而非单纯感染。这一理论突破为“保器官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会议高潮环节是ERAT手术演示。南华医院内镜中心团队及湘雅医院刘小伟教授在现场演示了ERAT标准化操作流程,从阑尾插管、子镜插入、脓液引流及冲洗等步骤进行了全程分步解说,并针对临床常见问题展开了互动。会议尾声,南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胡杨教授总结道:“ERAT的普及标志着消化内镜从诊断向治疗领域的纵深拓展。本次会议通过‘理论-案例-实操’三维联动,旨在推动技术规范化、培养复合型内镜人才,最终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微创、精准、快速康复的诊疗新模式。”此次“消化内镜直视子镜创新技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南华医院消化内科乃至整个消化内镜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更为广大阑尾炎患者带来了更加优质、多元的医疗选择。南华医院消化内科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攀登医疗技术的新高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025.04
07
36天生死守护破困局 双面锦旗跨域寄真情 ——南华医院成功救治重症CO中毒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纪检监察室收到一份来自外省的跨越千里的特殊礼物——两面分别印着“妙手扶桑梓,高医攀新峰”“白衣燕帽洁无坐,医德仁心更可亲”的锦旗,致谢动物致伤与中毒救治中心医护团队。2025年2月,一位因一氧化碳中毒陷入昏迷的患者被紧急送入南华医院。患者入院时,血气分析显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高达32%,同时合并脓毒症休克、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极为复杂且凶险。更为棘手的是,患者还患有类天疱疮、重度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重度贫血等多种基础疾病,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如此危重的病情,以及患者家属因经济压力而拒绝入ICU治疗的困境,南华医院动物致伤与中毒救治中心的宾文凯主任迅速成立救治小组,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疗团队紧急启动“普通病房重症监护”模式,联合介入血管科、ICU、高压氧室、药剂科等多个科室组成“攻坚组”,在普通病房内实施“床边重症监护”。在治疗期间,患者的病情多次出现恶化,突发高热、呼吸困难、脓毒症休克等症状接踵而至。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和患者病情的反复,家属曾多次产生放弃治疗的念头。但宾文凯主任和医护团队始终坚守在患者身边,耐心与家属沟通,鼓励他们不要轻易放弃。在医护人员的坚持和努力下,患者终于战胜了病魔,经过36天的专业治疗与细致关怀,中毒指标下降,脓毒症得到控制,骨质疏松疼痛明显好转,营养状况和精神状态也显著提升。出院时,患者已能自主坐立和翻身,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患者家属特意将锦旗邮寄到纪检监察室而非科室,是对医院医德医风和科室诊疗服务最质朴的肯定。该案例中医护人员在患者家属初始治疗决策存在顾虑时,始终恪守“不放弃、不越界”原则,既充分尊重知情同意权,又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治疗条件限制,真正践行了“廉洁行医、生命至上”的承诺。两面锦旗,承载着患者的信任与感激。这份跨越千里的感谢,不仅是对南华医院医护团队精湛医术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无私奉献、坚守生命至上原则的肯定。在有限医疗条件下实现危重症精准救治,南华医院动物致伤与中毒救治中心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与大爱。他们始终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努力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温暖的医疗服务。同时,他们也将以这两面锦旗为动力,继续砥砺前行,用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护理为更多重症中毒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2025.04
07
告别“天下第一痛”,重获笑颜不是梦 ——南华医院神经外科开展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带来福音
三叉神经痛,这个被患者称为“天下第一痛”的疾病,发作时疼痛如刀割、似电击,让患者痛不欲生。日常行为如洗脸、刷牙、吃饭甚至说话,都可能诱发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外科近期成功为一位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多年的患者实施了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带来了显著的疗效。患者胡阿姨(化名),50岁,左侧面部反复发作剧烈疼痛已长达半年。尽管她尝试了药物治疗、封闭治疗等多种方法,但疼痛依然反复发作,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四处求医无果后,胡阿姨于今年来到南华医院接受治疗。经过神经外科邹钦主任、陈锐副主任团队的详细检查,确诊胡阿姨为左侧三叉神经痛,病因是左侧小脑上动脉压迫三叉神经根部。针对胡阿姨的病情,神经外科团队为她制定了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方案。手术切口仅3厘米,颅骨上仅需钻一个硬币大小的骨孔。术中,医生利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实时监测三叉神经的功能状态,精准定位并解除了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并使用特制垫棉将血管与神经隔开,从而彻底消除了血管对神经的压迫。术后,胡阿姨左侧面部的疼痛立即消失,第二天便能下床活动,饮食和睡眠也逐渐恢复正常。她的脸上再次绽放出久违的笑容,这是对她重获新生的最好诠释。△术后用一枚雪花片即可覆盖颅骨缺损窗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具有精准定位、微创、效果显著等优势。该技术能够实时监测三叉神经的功能状态,帮助医生精准找到责任血管,避免损伤神经,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更快的康复速度。南华医院神经外科在此温馨提醒广大患者: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颅神经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面部剧烈疼痛,尤其是刀割样、电击样疼痛,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南华医院神经外科将继续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帮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
2025.04
03
1 26 2728 29 30